| 摘要 | 第1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8页 |
| 1. 绪论 | 第8-15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外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| 第13-15页 |
| 2. 论文理论基础 | 第15-19页 |
| ·水—生态—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理论 | 第15-16页 |
| ·水资源与人口、经济、社会及环境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| ·水资源与城市发展的理论与联系 | 第17-18页 |
| ·水资源的一体化规划和管理 | 第17页 |
| ·水资源价值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城市发展规模与水资源承载力 | 第1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| 3. 水资源与胶东半岛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| 第19-32页 |
| ·胶东半岛现状 | 第19-24页 |
| ·自然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·社会经济特征分析 | 第20-24页 |
| ·胶东半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关系 | 第24-29页 |
| ·胶东半岛开发利用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 | 第24-25页 |
| ·胶东半岛社会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| ·胶东半岛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水资源与胶东半岛城镇规模及空间格局作用关系 | 第29-31页 |
| ·胶东半岛城镇的规模等级受水资源承载力影响 | 第30页 |
| ·胶东半岛城镇沿流域呈点轴空间分布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4. 水资源短缺程度及缺水类型评价 | 第32-39页 |
| ·水资源短缺程度评价 | 第32-33页 |
| ·国际通行紧缺指标 | 第32页 |
| ·采用国际紧缺指标对胶东半岛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胶东半岛缺水类型定性及定量评价 | 第33-38页 |
| ·缺水类型定性评价 | 第33-37页 |
| ·定量评价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5. 水资源约束下胶东半岛承载力研究 | 第39-47页 |
| ·城镇发展规模与水资源承载力 | 第39页 |
| ·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 | 第39-41页 |
| ·决策变量 | 第40页 |
| ·模型目标 | 第40页 |
| ·约束条件 | 第40-41页 |
| ·胶东半岛水资源承载力估算 | 第41-46页 |
| ·生态及环境需水量 | 第41-42页 |
| ·胶东半岛无客水下水资源计算 | 第42-43页 |
| ·胶东半岛农业与工业用水量计算 | 第43-45页 |
| 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6 水资源短缺背景下胶东半岛城镇发展的再审视 | 第47-63页 |
| ·胶东半岛城镇体系定位与发展目标 | 第47-48页 |
| ·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 | 第48-50页 |
| ·合理控制中心城市青岛的人口规模 | 第49页 |
| ·次中心城市烟台、威海和潍坊的人口规模 | 第49页 |
| ·其它城市 | 第49-50页 |
| ·调整产业结构与合理布局产业带 | 第50-56页 |
| ·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| 第51-53页 |
| ·区域内中心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| 第53-55页 |
| ·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| 第55-56页 |
| ·胶东半岛城镇水资源利用对策 | 第56-62页 |
| ·合理开发利用、统一调配流域现有水资源 | 第56-57页 |
| ·转变供需方针,高度重视节水 | 第57-58页 |
| ·区域重点整治污染源,提高水质 | 第58-59页 |
| ·以经济手段挖掘节水潜力,靠价格杠杆实现可持续发展 | 第59页 |
| ·“借水养市”、“海水利用”缓解水资源矛盾 | 第59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7. 结论 | 第63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1 书籍类 | 第66-67页 |
| 2 期刊类 | 第67-69页 |
| 3 硕士和博士论文 | 第69-70页 |
| 表录 | 第70-72页 |
| 图录 | 第72-73页 |
| 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