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陕西小麦品种性状演变及其营养特性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3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3-30页
   ·小麦生产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·世界小麦生产概况第13页
     ·我国小麦生产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·品种在单产提高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小麦品种对单产提高的作用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·我国小麦品种更替对单产提高的作用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·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研究进展第16-28页
     ·株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生理特性第24-25页
     ·产量性状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品质性状第28页
   ·研究目的意义第28-30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30-33页
   ·研究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陕西关中平原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研究选用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·渭北旱原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研究选用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·测定项目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农艺性状第31页
     ·干物质积累分配动态及籽粒灌浆特性第31页
     ·植株N、P、K 含量测定第31页
     ·灌浆期籽粒N、P、K 含量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·试验数据处理第32-33页
第三章 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性状演变分析第33-86页
   ·农艺性状分析第33-41页
     ·株高性状第33-35页
     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·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·干物质累积特征分析第41-54页
     ·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特征第41-45页
     ·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运移特征第45-48页
     ·花后籽粒干物质累积动态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籽粒灌浆特性分析第49-53页
     ·灌浆参数和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·苗期-孕穗期植株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第54-58页
     ·含N 量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含P 量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含K 量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·抽穗期-成熟期营养器官N、P、K 含量分析第58-67页
     ·含N 量变化趋势第58-61页
     ·含P 量变化趋势第61-63页
     ·含K 量变化趋势第63-66页
     ·营养器官N、P 输出量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·灌浆期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第67-77页
     ·含N 量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  ·含P 量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·含K 量分析第73-77页
   ·生育期地上部生物量中营养元素累积趋势分析第77-84页
     ·N 素累积动态分析第77-80页
     ·P 素累积特征第80-82页
     ·K 素累积特征第82-84页
   ·营养元素利用效率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·氮素利用效率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磷、钾携出量分析第85-86页
第四章 渭北旱塬冬小麦品种性状演变分析第86-99页
   ·农艺性状分析第86-90页
     ·上三叶性状第86-87页
     ·株高性状第87页
     ·产量性状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倒三叶及株高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分析第88-89页
     ·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·干物质累积特征分析第90-95页
     ·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累积特征第90-92页
     ·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运动特征第92页
     ·花后籽粒干物质累积动态分析第92-93页
     ·籽粒灌浆特性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  ·灌浆参数和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第95页
   ·灌浆期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第95-99页
     ·营养元素含量动态分析第95-97页
     ·灌浆末期籽粒营养元素含量分析第97页
     ·籽粒产量中营养元素吸收量分析第97-99页
第五章 结论与讨论第99-106页
   ·结论第99-103页
     ·关中地区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第99-102页
     ·渭北旱塬小麦品种性状演变第102-103页
   ·讨论第103-104页
   ·创新点第104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18页
致谢第118-119页
作者简介第119页

论文共11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翘嘴鲌(Culter alburnus)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鲌亚科鱼类系统发生的研究
下一篇:胶印制版数据化与规范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