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0-19页 |
一、一般资料 | 第10-13页 |
(一) 病例选择 | 第10-12页 |
(二) 分组 | 第12页 |
(三) 对基础数据的可比性的分析结果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(一) 治疗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二) 观察项目指标 | 第14页 |
(三) 观察记录 | 第14-15页 |
(四) 疗效评定标准 | 第15页 |
(五) 对记录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5页 |
三、观察结果 | 第15-19页 |
(一) 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| 第15-16页 |
(二)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主要体征的变化 | 第16页 |
(三) 分析两组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 | 第16-17页 |
(四) 比较两组骶髂关节X 线正位片治疗前后的变化 | 第17页 |
(五) 比较两组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疗效 | 第17-18页 |
(六)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整体功能的积分 | 第18页 |
(七) 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疗效 | 第18页 |
(八) 安全性评估 | 第18-19页 |
讨论 | 第19-28页 |
一、发病机制 | 第19-20页 |
(一) 祖国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理的认识 | 第19-20页 |
(二)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西医学的病理认识 | 第20页 |
二、治疗机理探讨 | 第20-24页 |
(一) 温针 | 第20-21页 |
(二) 督脉铺灸 | 第21-23页 |
(三) 祖国医学对于治疗组治法的机理的认识 | 第23页 |
(四) 治疗组治法的西医机理 | 第23-24页 |
(五) 临床应用 | 第24页 |
三、选穴依据讨论 | 第24-25页 |
(一) 病变经络与脏腑 | 第24页 |
(二) 针灸处方讨论 | 第24-25页 |
四、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治疗机理的初步探讨 | 第25-28页 |
(一) 结果分析 | 第25-26页 |
(二) 现代医学对针刺和灸法治疗 AS 机理的初步探讨 | 第26-28页 |
结语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1页 |
综述 | 第31-39页 |
一、针刺和灸法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| 第31页 |
二、临床报道 | 第31-35页 |
(一)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| 第31-33页 |
(二) 督脉铺灸等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| 第33-34页 |
(三) 针、药、灸等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进展 | 第34-35页 |
三、问题与展望 | 第35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附录 | 第39-41页 |
致谢 | 第41-42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2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