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导言 | 第14-20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14-15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一章 表决权信托制度理论阐释 | 第20-46页 |
第一节 表决权信托的含义 | 第20-24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:股东表决权和信托结合的产物 | 第20-22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的特征 | 第22-24页 |
第二节 表决权信托和相关制度的区别 | 第24-30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和股权信托 | 第24-25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和表决权代理 | 第25-26页 |
三、表决权信托和表决权征集 | 第26-28页 |
四、表决权信托和表决权协议 | 第28-30页 |
第三节 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历史沿革 | 第30-40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| 第30-32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逐步被肯定阶段 | 第32-34页 |
三、表决权信托晚近的发展 | 第34-35页 |
四、大陆法系的表决权信托制度 | 第35-40页 |
第四节 表决权信托制度的价值和弊端 | 第40-46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制度的价值 | 第40-43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弊端 | 第43-46页 |
第二章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 | 第46-77页 |
第一节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方式 | 第46-49页 |
一、信托设立方式 | 第46-47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的设立方式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条件 | 第49-53页 |
一、适格的当事人 | 第50-51页 |
二、意思表示真实合法 | 第51-52页 |
三、信托股份转移 | 第52-53页 |
第三节 表决权信托契约 | 第53-57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期限 | 第54-56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会议 | 第56-57页 |
第四节 表决权信托目的 | 第57-61页 |
一、基本原则 | 第57-60页 |
二、合法目的和违法目的 | 第60-61页 |
第五节 表决权信托财产 | 第61-69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的客体:股份表决权 | 第62-67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财产的范围 | 第67-69页 |
第六节 表决权信托的设立程序 | 第69-72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登记 | 第70-72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登记的功能 | 第72页 |
第七节 表决权信托的无效 | 第72-77页 |
一、无效的原因 | 第73-75页 |
二、无效的后果 | 第75-77页 |
第三章 表决权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 | 第77-103页 |
第一节 委托股东的权利义务 | 第77-85页 |
一、委托股东的资格 | 第77-79页 |
二、委托股东的权利 | 第79-83页 |
三、委托股东的义务 | 第83-85页 |
第二节 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| 第85-99页 |
一、受托人的资格 | 第85-87页 |
二、受托人的权利 | 第87-90页 |
三、受托人的义务 | 第90-97页 |
四、受托人的责任和辩护理由 | 第97-99页 |
第三节 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的权利义务 | 第99-103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的权利 | 第100-102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的义务 | 第102-103页 |
第四章 表决权信托的变更、撤销和终止 | 第103-119页 |
第一节 表决权信托的变更 | 第103-109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财产管理方法的变更 | 第104-107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证书持有人的变更 | 第107-109页 |
第二节 表决权信托的撤销 | 第109-113页 |
一、委托股东撤销表决权信托 | 第109-110页 |
二、不参加表决权信托协议的股东撤销表决权信托 | 第110-111页 |
三、债权人撤销表决权信托 | 第111-113页 |
第三节 表决权信托的终止 | 第113-119页 |
一、表决权信托终止的事由 | 第113-116页 |
二、表决权信托终止的后果 | 第116-119页 |
第五章 构建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之探索 | 第119-141页 |
第一节 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必要性 | 第119-126页 |
一、回应“民间法”的需要――一则案例说起 | 第119-120页 |
二、加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需要 | 第120-124页 |
三、国有股权管理的需要 | 第124-126页 |
第二节 我国引入表决权信托制度的障碍 | 第126-131页 |
一、法律规定缺失 | 第126-127页 |
二、股权结构集中 | 第127-128页 |
三、信托业发展不规范 | 第128-130页 |
四、信托业监管体制混乱 | 第130-131页 |
第三节 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的实现路径――外部宏观制度构建 | 第131-136页 |
一、和传统民法制度的融合 | 第131-132页 |
二、发展信托业 | 第132-135页 |
三、改革金融业经营和监管体制 | 第135-136页 |
第四节 构建我国表决权信托制度的立法建议――内部微观层面分析 | 第136-141页 |
一、目的正当 | 第137-138页 |
二、采用书面形式 | 第138页 |
三、合同期限限制 | 第138-140页 |
四、登记与公示 | 第140-141页 |
结论 | 第141-143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43-15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50-152页 |
后记 | 第152-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