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两大法系违约金性质的比较研究 | 第9-15页 |
一、大陆法系违约金性质 | 第9-12页 |
(一) 法国立法中违约金的性质 | 第9-11页 |
(二) 德国立法中违约金的性质 | 第11-12页 |
二、英美法系违约金性质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违约金性质问题的学理探讨 | 第15-20页 |
一、违约金性质判断之标准 | 第15-17页 |
二、惩罚性违约金与补偿性违约金责任构成要件的比较分析 | 第17-20页 |
(一) 惩罚性违约金责任的构成要件 | 第17-19页 |
(二) 补偿性违约金责任的构成要件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我国违约金性质的确定 | 第20-24页 |
一、合同法中违约金性质的分析 | 第20-24页 |
第四章 我国违约金法律适用的混乱与厘定 | 第24-38页 |
一、我国违约金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7页 |
(一) 违约金数额调整标准单一 | 第24-26页 |
(二) 过份抽象的法律规定导致司法裁量的随意 | 第26-27页 |
二、以民法基本原则指导违约金之法律适用 | 第27-32页 |
(一) 当事人意思自治及限制原则 | 第27-29页 |
(二) 由契约正义精神产生的公平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| 第29-32页 |
三、违约金数额调整标准之确定 | 第32-38页 |
(一) 补偿性违约金数额调整参考基本因素 | 第32-33页 |
(二) 惩罚性违约金数额调整参考基本因素 | 第33-34页 |
(三) 其他应参考的因素 | 第34-37页 |
(四) 关于立法之建议 | 第37-38页 |
结语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9-4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