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杆五环并联运动机床开发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5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5-26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、意义及课题解决的问题 | 第15-18页 |
| 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5-18页 |
| ·课题所解决的问题 | 第18页 |
| ·并联机床的创新设计手段 | 第18-19页 |
| ·机床新产品创新设计 | 第18-19页 |
| ·并联机床创新设计任务 | 第19页 |
| ·基于新产品开发的虚拟制造技术 | 第19-22页 |
| ·虚拟制造产生的技术背景 | 第19-20页 |
| ·以设计为中心的虚拟制造 | 第20-21页 |
| ·虚拟设计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 | 第21-22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22-25页 |
| ·五轴五环并联机床开发的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·五杆五环并联机床开发的关键技术 | 第23-24页 |
| ·章节安排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2章 构型和运动学分析 | 第26-42页 |
| ·引言 | 第26页 |
| ·并联机床构型研究 | 第26-31页 |
| ·型数综合法 | 第27-28页 |
| ·构型衍生(变异)法 | 第28-29页 |
| ·运动约束法 | 第29-30页 |
| ·五轴并联机床选型 | 第30-31页 |
| ·五轴并联机床的自由度验算 | 第31页 |
| ·并联机床的运动学位置分析 | 第31-38页 |
| ·机构运动学的正逆解 | 第32-33页 |
| ·Stewart机构的逆解算法 | 第33-35页 |
| ·五杆五环并联机构逆解算法 | 第35-38页 |
| ·并联机床的运动学性能分析 | 第38-40页 |
| ·雅可比矩阵和奇异点描述 | 第38-40页 |
| ·五杆五环机构雅可比矩阵和奇异点 | 第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第3章 五杆五环并联机床设计 | 第42-55页 |
| ·引言 | 第42页 |
| ·五杆五环机床结构设计 | 第42-48页 |
| ·数字样机装配过程中的工作位置探寻及尺度拟合 | 第48-51页 |
| ·建立机床装配模型 | 第49页 |
| ·装配过程的确定 | 第49-51页 |
| ·装配过程中的尺度拟合及空间位置确定 | 第51-53页 |
| ·由机床外壳形状决定的极限位置 | 第51-52页 |
| ·由于杆长限制的极限位置 | 第52页 |
| ·由于杆之间的干涉所引起的极限位置 | 第52-53页 |
| ·研究结论 | 第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| 第4章 五杆五环并联机床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研究 | 第55-75页 |
| ·引言 | 第55-56页 |
| ·运动学的虚拟仿真 | 第56-71页 |
| ·虚拟仿真的目的和任务 | 第56页 |
| ·仿真软件的应用 | 第56-57页 |
| ·建立仿真模型 | 第57-58页 |
| ·逆解数学模型验证 | 第58-64页 |
| ·速度和加速度仿真 | 第64-71页 |
| ·动力学的虚拟仿真 | 第71-73页 |
| ·切削力的计算 | 第71-72页 |
| ·切削力的添加 | 第72-73页 |
| ·添加摩擦力 | 第73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7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| 第5章 五杆五环并联机床的有限元分析 | 第75-86页 |
| ·有限元分析的目的与任务 | 第75页 |
| ·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| 第75-76页 |
| ·振动分析基础 | 第76-77页 |
| ·频率 | 第76页 |
| ·模式 | 第76-77页 |
| ·静刚度分析 | 第77-80页 |
| ·静刚度计算方法 | 第77-79页 |
| ·静刚度计算结果 | 第79-80页 |
| ·结构动力学分析 | 第80-85页 |
| ·网格划分 | 第80-81页 |
| ·各阶振型 | 第81-84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84-8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| 第6章 并联机床数控软件系统研究 | 第86-104页 |
| ·引言 | 第86页 |
| ·开放式数控系统 | 第86-89页 |
| ·开放式数控系统特征 | 第87-88页 |
| ·开放式数控系统基本组成 | 第88-89页 |
| ·并联机床的数控系统 | 第89-90页 |
| ·并联机床和传统机床数控系统的区别 | 第89页 |
| ·并联机床模块应具备的功能 | 第89-90页 |
| ·并联机床模块的嵌入及运动功能模块对应变化 | 第90-92页 |
| ·嵌入部分及接口 | 第90页 |
| ·并联机床运动功能模块的核心部分及扩展部分 | 第90-92页 |
| ·并联机床和传统机床逆解的对应变化 | 第92页 |
| ·嵌入式并联机床数控程序编制 | 第92-103页 |
| ·EMC开放式数控系统 | 第93-94页 |
| ·嵌入式数控功能的实施 | 第94-95页 |
| ·运动学模块分析和需要修改部分的确定 | 第95-102页 |
| ·加工实例 | 第102-10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03-104页 |
|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4-107页 |
| ·结论 | 第104-105页 |
| ·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| 第105-107页 |
| 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108-117页 |
| 附录 部分运算过程和结果 | 第117-130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