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目录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喹诺酮药物、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概述 | 第14-36页 |
·引言 | 第14-15页 |
·DNA的组成、结构及功能 | 第15-18页 |
·DNA的物化性质 | 第18-19页 |
·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基本形式 | 第19-21页 |
·金属配合物与DNA的反应 | 第21-23页 |
·金属离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| 第23-2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-28页 |
·紫外光谱法 | 第25页 |
·荧光光谱法 | 第25-26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| 第26页 |
·电化学方法 | 第26页 |
·粘度法 | 第26-27页 |
·凝胶电泳 | 第27-28页 |
·喹诺酮药物的结构及作用机制 | 第28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6页 |
第二章 喹诺酮药物与DNA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| 第36-56页 |
·引言 | 第36-3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7-39页 |
·仪器及试剂 | 第37-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2页 |
·喹诺酮药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| 第39-43页 |
·金属离子对喹诺酮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·有机小分子对诺氟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| 第47-49页 |
·诺氟沙星-苦味酸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| 第49-5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第三章 喹诺酮钯(Ⅱ)化合物的合成、晶体结构及其与ct-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| 第56-76页 |
·引言 | 第56-5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7-58页 |
·试剂和仪器 | 第57页 |
·喹诺酮钯化合物的合成 | 第57-58页 |
·喹诺酮钯化合物与ct-DNA的作用 | 第5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8-72页 |
·诺氟沙星钯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| 第58-62页 |
·喹诺酮钯化合物的表征 | 第62-67页 |
·喹诺酮钯化合物与ct-DNA作用的研究 | 第67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第四章 喹诺酮钯化合物的抗癌活性和抗菌活性研究 | 第76-86页 |
·引言 | 第76页 |
·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 | 第76-77页 |
·受试化合物 | 第76-77页 |
·细胞株及其培养条件 | 第77页 |
·试剂 | 第77页 |
·仪器 | 第77页 |
·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试验 | 第77页 |
·抗菌活性测试 | 第77-78页 |
·受试化合物 | 第77-78页 |
·测试菌株 | 第78页 |
·抗菌活性试验 | 第78页 |
·测试结果 | 第78-81页 |
·抗肿瘤生物活性体外筛选试验 | 第78-81页 |
·抗菌活性试验 | 第81页 |
·讨论 | 第81-8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第五章 [Zn(phen)_2](NO_3)_2的合成及其与ct-DNA作用的研究 | 第86-94页 |
·引言 | 第8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6-88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86-87页 |
·配合物的合成 | 第87页 |
·与DNA作用研究 | 第87-8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8-91页 |
·紫外可见光谱 | 第88-89页 |
·DNA碱变性曲线 | 第89页 |
·荧光光谱 | 第89-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4页 |
第六章 [Ce(NO_3)_3(Phen)_2]配合物与ct-DNA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| 第94-104页 |
·引言 | 第94-9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95-97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95页 |
·[Ce(NO_3)_3(Phen)_2]晶体结构 | 第95-96页 |
·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| 第96页 |
·荧光光谱研究 | 第96页 |
·拉曼光谱研究 | 第96-9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7-101页 |
·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| 第97-98页 |
·荧光光谱研究 | 第98-99页 |
·拉曼光谱研究 | 第99-101页 |
·本章总结 | 第101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4页 |
第七章 喹诺酮药物的定量结构—活性关系 | 第104-122页 |
·引言 | 第104-10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05-10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7-1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2页 |
结论 | 第122-128页 |
一、总结 | 第122-124页 |
二、创新点 | 第124-125页 |
三、展望 | 第125-128页 |
附录 | 第128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