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地球物理勘探论文--地震勘探论文

地震记录初至拾取方法对比和研究

1 前言第1-1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-9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情况概况第9-11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-12页
2 初至拾取方法和原理第12-48页
   ·基于地震属性特征的拾取方法第12-17页
     ·能量比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·振幅比法第15页
     ·曲线长度比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统计法第16-17页
   ·基于其它数学手段的拾取方法第17-48页
     ·分形维方法第18-28页
       ·分形维理论概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·分形维的测算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·分形维地震初至拾取第24-28页
     ·神经网络方法第28-48页
       ·人工神经网络原理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·前馈多层感知器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·利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进行网络训练第34-45页
       ·神经网络地震记录初至拾取第45-48页
3 初至拾取的算法实现与实例分析第48-81页
   ·算法实现第48-56页
     ·能量比方法算法实现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振幅比方法算法实现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曲线长度比方法算法实现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分形维方法算法实现第52-55页
     ·统计方法算法实现第55-56页
   ·实例分析第56-81页
     ·实例一效果分析第56-64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A : 时窗内后、前能量和之比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B : 时窗内后、前振幅绝对值和之比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C:时窗内后、前曲线长度之比法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·分形维方法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实例二效果分析第64-72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A : 时窗内后、前能量和之比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B : 时窗内后、前振幅绝对值和之比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C:时窗内后、前曲线长度之比法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·分形维方法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实例三效果分析第72-79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A : 时窗内后、前能量和之比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B : 时窗内后、前振幅绝对值和之比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·特征C:时窗内后、前曲线长度之比法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·分形维方法第78-79页
     ·小结第79-81页
4 结论与建议第81-83页
5 致谢第83-84页
参考文献第84-89页
附录Ⅰ论文发表第89-99页
附录Ⅱ个人简历第99-100页

论文共10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药物代谢酶CYP450热点突变检测芯片的研制与应用
下一篇:面向特定应用的指令集处理器设计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