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25页 |
| ·小麦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 | 第13-16页 |
| ·基因枪法介导的小麦转化 | 第13-14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转化 | 第14-15页 |
| ·其它方法介导的小麦转化 | 第15-16页 |
| ·小麦农杆菌转化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单子叶植物农杆菌转化回顾 | 第16-17页 |
| ·小麦农杆菌转化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| ·影响农杆菌法转化小麦的因素 | 第18-23页 |
| ·小麦植株生长条件控制 | 第19页 |
| ·小麦基因型 | 第19页 |
| ·外植体类型 | 第19页 |
| ·农杆菌菌株和载体 | 第19-20页 |
| ·接种预培养和共培养的条件 | 第20-21页 |
| ·选择标记基因 | 第21-22页 |
| ·小麦农杆菌转化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研究的意义、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3-25页 |
| ·立题意义 | 第23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| 第二章 小麦成熟胚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 | 第25-45页 |
| ·实验材科 | 第25-27页 |
| ·外源基因、质粒载体及其农杆菌菌系 | 第25页 |
| ·小麦材料 | 第25-26页 |
| ·试剂及耗材 | 第26-27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27页 |
| ·PCR引物 | 第2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7-33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成熟胚 | 第27-30页 |
| ·小麦抗性再生植株DNA提取 | 第30页 |
| ·质粒DNA提取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DNA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| 第31页 |
| ·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| 第31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| 第31-32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的ELISA检测 | 第32页 |
| ·转基因植株的Southern blotting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3页 |
| ·愈伤组织诱导结果 | 第33-34页 |
| ·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| 第34-35页 |
| ·T_0代转基因植株获得 | 第35-36页 |
| ·T_0代转基因植株PCR检测和ELISA检测 | 第36-38页 |
| ·T_1代转基因植株检测和遗传分析 | 第38-39页 |
| ·T_2代转基因植株跟踪检测 | 第39-42页 |
| ·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检测 | 第42-43页 |
| ·问题讨论 | 第43-45页 |
| ·关于成熟胚外植体的处理方法和转化效率 | 第43页 |
| ·关于PCR和ELISA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| 第43-44页 |
| ·T_1代植株分离比例不符合3:1的可能原因 | 第44页 |
| ·关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在小麦中的表达 | 第44-45页 |
| 第三章 小麦幼胚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 | 第45-57页 |
| ·实验材科 | 第45-47页 |
| ·外源基因、质粒载体及农杆菌菌系 | 第45-46页 |
| ·小麦材料 | 第46-47页 |
| ·试剂及耗材 | 第47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47页 |
| ·PCR引物 | 第47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47-50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胚 | 第47-49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DNA提取 | 第49页 |
| ·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| 第49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| 第49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的ELISA检测 | 第49-5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5页 |
| ·不同小麦基因型幼胚农杆菌敏感性差异 | 第50-53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获得 | 第53页 |
| ·T_0代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和ELISA检测 | 第53-55页 |
| ·讨论 | 第55-57页 |
| ·关于农杆菌敏感性小麦基因型筛选 | 第55页 |
| ·关于小麦与农杆菌共培养方式 | 第55-56页 |
| ·关于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的改进 | 第56-57页 |
| 第四章 小麦幼穗农杆菌转化体系研究 | 第57-65页 |
| ·实验材科 | 第57-58页 |
| ·外源基因、质粒载体及其农杆菌菌系 | 第57-58页 |
| ·小麦材料 | 第58页 |
| ·试剂及耗材 | 第58页 |
| ·仪器设备 | 第58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58-60页 |
| ·农杆菌介导法转化小麦幼穗 | 第58-59页 |
| ·小麦植株DNA提取 | 第59页 |
| ·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| 第59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的PCR检测 | 第59-60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3页 |
| ·愈伤组织诱导结果 | 第60页 |
| ·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| 第60-63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的获得 | 第63页 |
| ·抗性再生植株PCR检测 | 第63页 |
| ·问题讨论 | 第63-6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