买卖合同风险负担制度探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序论 | 第9-11页 |
第一部分 风险负担制度的基础理论 | 第11-20页 |
一、概念的界定及性质 | 第11-12页 |
二、法律特征 | 第12-15页 |
三、风险负担制度的价值合理性、必要性 | 第15-17页 |
四、风险负担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| 第17-20页 |
第二部分 买卖合同风险负担的立法模式及评价 | 第20-27页 |
一、所有权主义 | 第21-22页 |
二、合同成立主义 | 第22-24页 |
三、交付主义 | 第24-26页 |
四、三种立法例的交叉 | 第26-27页 |
第三部分 我国买卖合同风险制度的基本现状及适用 | 第27-42页 |
一、我国风险制度的概况 | 第27-29页 |
二、未违约时的风险负担 | 第29-36页 |
三、违约时的风险负担 | 第36-42页 |
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现行制度的建议 | 第42-49页 |
一、风险负担的概念、范围应作相应调整 | 第42-43页 |
二、关于不动产风险负担的处理原则及其分析 | 第43-45页 |
三、分期付款买卖风险负担问题的处理 | 第45-47页 |
四、试用买卖的风险负担规则 | 第47页 |
五、违约之际风险负担的处理 | 第47-48页 |
六、风险负担应以交付主义为主,兼采其他规则 | 第48-49页 |
结束语 | 第49-50页 |
参考资料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