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部分 综述 | 第1-22页 |
1. 序言 | 第10-11页 |
2. HPLC柱后检测系统 | 第11-13页 |
·HPLC常规检测系统 | 第11-12页 |
·HPLC柱后化学发光检测 | 第12-13页 |
3. 柱后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方面的应用 | 第13-16页 |
·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| 第13页 |
·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分析 | 第13-14页 |
·循环系统药物分析 | 第14页 |
·维生素的分析 | 第14-15页 |
·其他药物的分析 | 第15-16页 |
4. HPLC在农药分析方面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分析 | 第17页 |
·有机磷类农药的分析 | 第17-18页 |
5. 本研究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8-22页 |
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| 第22-52页 |
一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-增敏化学发光同时测定 V_(B1)和 V_C | 第22-30页 |
1. 引言 | 第22-23页 |
2. 实验部分 | 第23-24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23-24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2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4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24-30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24页 |
·鲁米诺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24页 |
·氢氧化钠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铁氰化钾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溴化钾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混合管长度的影响 | 第26页 |
·色谱分离情况 | 第26-28页 |
·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| 第28页 |
·样品分析 | 第28-30页 |
二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-增敏化学发光测定 V_(B6) | 第30-37页 |
1. 引言 | 第30页 |
2. 实验部分 | 第30-32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30-31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3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7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2页 |
·鲁米诺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氢氧化钠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高碘酸钾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溴化钾浓度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混合管长度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色谱分离情况 | 第34-35页 |
·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| 第35页 |
·样品分析 | 第35-37页 |
三、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_(B2),V_(B6),V_(B12),V_C和叶酸 | 第37-45页 |
1. 引言 | 第37-38页 |
2. 实验部分 | 第38-39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38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3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9页 |
·流速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吸收波长的选择 | 第39页 |
·校准曲线及检出限 | 第39-40页 |
·重复性实验 | 第40页 |
·标样的色谱图 | 第40-41页 |
·样品的色谱图 | 第41-42页 |
·样品分析 | 第42页 |
·回收率试验 | 第42-43页 |
4. 结论 | 第43-45页 |
四、RP-HPLC测定甲基对硫磷和对硫磷在蔬菜中的残留量 | 第45-52页 |
1. 引言 | 第45页 |
2. 实验部分 | 第45-46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45-46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46页 |
·样品溶液的制备及处理 | 第46页 |
·样品的测定 | 第46页 |
3.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0页 |
·提取溶剂的选择 | 第47页 |
·检测波长的选择 | 第47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47页 |
·色谱分离情况 | 第47-49页 |
·标准曲线 | 第49页 |
·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 | 第49-50页 |
·方法的应用 | 第50页 |
4. 结论 | 第50-52页 |
作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题录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