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高分子化学(高聚物)论文

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4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4-60页
 第一节 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4-20页
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定义和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分类及导电机理第15-16页
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合成第16页
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性能及表示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性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性能表示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应用第18页
   ·导电聚合物的挑战与机遇第18-20页
 第二节 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第20-49页
   ·概述第20-23页
   ·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机理第23-27页
   ·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7-37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电解质基体的研究进展第27-34页
     ·碱金属盐的研究进展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添加剂第35-37页
   ·聚合物电解质的近期发展第37-42页
     ·质子导体第37页
     ·新型盐类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纳米复合材料电解质第38页
     ·高盐聚合物(Polymer-in-Salt)体系第38-39页
     ·"有机(高分子)电解质—无机电解质"复合体系第39页
     ·两相高分子电解质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单离子导体第40-41页
     ·"离子—电子"混合导体第41-42页
   ·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方法第42-47页
   ·应用与展望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应用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展望第48-49页
 第三节 选题依据第49-51页
 参考文献第51-60页
第二章 离子—电子混合导体的制备及表征第60-106页
 第一节 氧亚甲基连接的聚氧乙烯多嵌段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及表征第61-7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61-64页
     ·合成原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62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62页
     ·材料的合成第62-63页
     ·表征及测试第63-6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4-79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64-68页
     ·~1H核磁共振谱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及其锂盐络合物的热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及其锂盐络合物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 ·X射线衍射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·GPC测聚合物的分子量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交流阻抗谱分析第76-79页
   ·小结第79页
 第二节 聚吡咯的合成及表征第79-89页
   ·实验第82-84页
     ·合成原理第82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82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82-83页
     ·聚吡咯(PPy)的合成第83页
     ·表征与测试第83-8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84-88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84页
     ·热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导电性能第86-88页
   ·小结第88-89页
 第三节 离子—电子混合导体的制备及表征第89-105页
   ·实验第89-91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89-90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90页
     ·合成第90-91页
     ·表征及测试第9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1-103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91-94页
     ·热分析第94-95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95页
     ·X—射线衍射分析第95-97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性能分析第97-101页
     ·相对含量对混合导体的影响第101-103页
   ·小结第103-105页
 参考文献第105-106页
第三章 无机粉体—聚合物电解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06-148页
 第一节 纳米二氧化硅—聚合物电解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107-11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108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合成第109页
     ·表征及测试第109-11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10-118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热稳定性分析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115页
     ·X—射线衍射分析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·交流阻抗谱分析第116-118页
   ·小结第118-119页
 第二节 二氧化钛—聚合物电解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19-130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120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20页
     ·合成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·表征及测试第121-122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22-130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热稳定性分析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X—射线衍射分析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交流阻抗谱分析第127-130页
   ·小结第130页
 第三节 埃洛石—聚合物电解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30-141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132-134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33页
     ·合成第133页
     ·表征及测试第133-13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34-140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134-136页
     ·热稳定性分析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X—射线衍射分析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交流阻抗谱分析第139-140页
   ·小结第140-141页
 第四节 不同添加剂对复合电解质材料性能的影响第141-146页
   ·对导电性的影响第141-143页
   ·对热稳定性的影响第143-144页
   ·对表面形貌的影响第144-145页
   ·XRD分析第145-146页
 参考文献第146-148页
第四章 聚吡咯/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—氧亚甲基相连的聚氧乙烯嵌段共聚物离子—电子混合导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148-174页
 第一节 聚吡咯/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第148-158页
   ·实验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·合成原理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150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聚吡咯/二氧化硅(PPy/SiO_2)的合成第151页
     ·表征与测试第15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51-157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·热稳定性分析第153-154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导电性分析第155-157页
   ·小结第157-158页
 第二节 离子—电子混合导体的制备及表征第158-168页
   ·实验第158-160页
     ·原料及处理第158-159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59页
     ·合成第159页
     ·表征及测试第159-16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160-168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·热分析第162-163页
     ·表面形貌分析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·X—射线衍射分析第164-165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性能分析第165-168页
   ·小结第168页
 第三节 不同添加物对导电性的影响第168-172页
   ·导电性比较第169-170页
   ·热稳定性比较第170-171页
   ·XRD比较第171-172页
 参考文献第172-174页
第五章 全文总结第174-178页
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78-180页
致谢第180页

论文共1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研究及其当代意义
下一篇:纳米光纤探针化学腐蚀与化学镀膜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