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8页 |
Abstract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22页 |
·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、意义 | 第19页 |
·国内外“三下”采煤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课题研究的重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山脚树矿煤炭资源开采现状 | 第22-43页 |
·盘江矿区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简述 | 第22-28页 |
·地理位置及交通 | 第22页 |
·矿区范围及资源状况 | 第22-24页 |
·自然地理 | 第24-25页 |
·煤田地质特征 | 第25-27页 |
·矿区开采技术条件 | 第27-28页 |
·山脚树矿井地质概况 | 第28-31页 |
·山脚树矿概况 | 第28-29页 |
·煤层情况 | 第29-30页 |
·开采方式及开采情况 | 第30-31页 |
·村庄分布及压煤情况 | 第31-34页 |
·村庄分布情况 | 第31-32页 |
·村庄的房体结构 | 第32页 |
·村庄及相关地质因素 | 第32页 |
·村庄压煤情况 | 第32-34页 |
·已开采区域对地表的变形破坏情况 | 第34-43页 |
·地表变形情况 | 第34-35页 |
·采动破坏情况: | 第35-37页 |
·山脚树矿121515综采面采动地表移动观测总结 | 第37-42页 |
·采动形成的地表裂缝形态及规律分析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村庄下采煤可行性研究 | 第43-53页 |
·对村庄建(构)筑物的影响 | 第43-47页 |
·引发危岩崩塌的可能性分析 | 第47-51页 |
·减轻(避免)地质灾害的地面技术措施 | 第51页 |
·村庄建筑物的处理措施 | 第51页 |
·危岩地面处理措施 | 第51页 |
·古滑坡体的地面处理措施 | 第51页 |
·减轻(避免)地质灾害的井下煤层开采技术措施 | 第51-53页 |
·走向长壁后退式协调开采 | 第51-52页 |
·倾斜长壁协调开采 | 第52页 |
·留煤柱开采 | 第52页 |
·条带法开采 | 第52页 |
·充填法开采 | 第52-53页 |
第四章 山脚树矿采用矸石膏体充填法开采研究 | 第53-67页 |
·矸石膏体充填采矿现状 | 第53-54页 |
·矸石膏体充填法采煤的可行性 | 第54-55页 |
·煤矿矸石膏体充填工艺研究 | 第55-65页 |
·工作面布置 | 第55-58页 |
·同采工艺 | 第58-59页 |
·矸石膏体胶结充填采煤相关参数 | 第59-61页 |
·矸石膏体胶结充填的特点和优点 | 第61页 |
·充填料管道输送的特点 | 第61-62页 |
·矸石膏体胶结充填添加剂的确定 | 第62-63页 |
·膏体充填管道选型计算 | 第63-65页 |
·山脚树矿采用矸石膏体胶结充填进行村下采煤的有利条件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具备优质可靠的煤矸石充填物料 | 第65页 |
·具备廉价的胶凝剂物料——火电厂粉煤灰 | 第65-66页 |
·具备足量的水源 | 第66页 |
·投资估算 | 第66页 |
·.5 经挤比较 | 第66页 |
·技术措施效果预测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7-69页 |
附表 | 第69-94页 |
地表移动观测变化记录表 | 第69-90页 |
地表移动、变形综合成果整理表 | 第90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5页 |
附录:学术活动简况 | 第95-9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: | 第96-98页 |
原创性声明 | 第98页 |
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