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(英文摘要) | 第3-5页 |
目录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20页 |
·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7-8页 |
·基于结构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| 第8-11页 |
·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 | 第9页 |
·结构性能水准的划分及评价指标 | 第9-10页 |
·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| 第10-11页 |
·国外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1-15页 |
·静力弹塑性分析评估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欧洲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美国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 | 第13-14页 |
·日本的抗震能力评估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及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·经验评估法 | 第15页 |
·振动测量评估法 | 第15-17页 |
·规范校核法 | 第17页 |
·能量法 | 第17页 |
·改进的能力谱法 | 第17-18页 |
·以地震影响系数为指标的反应谱法 | 第18页 |
·台湾地区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| 第20-39页 |
·概述 | 第20页 |
·基于强度与延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| 第20-37页 |
·基于强度与延性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的基本假定 | 第20-21页 |
·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的基本框架思路 | 第21-22页 |
·结构弹性地震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梁、柱及剪力墙单元断面屈服时的极限强度 | 第23-26页 |
·梁、柱及剪力墙单元的延性容量及其修正 | 第26-28页 |
·结构破坏模式及延性比分析 | 第28-30页 |
·框架节点的破坏型式和柱承担的剪力及延性比的修正 | 第30-32页 |
·各半层的抗震能力 Ac | 第32-33页 |
·考虑结构缺陷及损伤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结构重要性系数 | 第34页 |
·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不足的标准 | 第34-37页 |
·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实施步骤 | 第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程序的编制及使用 | 第39-57页 |
·程序功能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程序的层次结构 | 第40-42页 |
·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 | 第42-56页 |
·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流程 | 第42页 |
·框架内力前处理模块 | 第42-44页 |
·剪力墙内力前处理模块 | 第44-45页 |
·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模块 | 第45-5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工程实例-广西南宁市广播电视技术大楼 | 第57-70页 |
·工程概况 | 第57页 |
·抗震设防要求 | 第57页 |
·评估参数 | 第57-58页 |
·对建筑结构评估模型的设置 | 第58-63页 |
·数据文件的编写 | 第63-64页 |
·各楼层及结构单元的评估结果及其分析 | 第64-67页 |
·高层框架-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| 第67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70-71页 |
·问题及展望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9页 |
附录Ⅰ 抗震评估输入数据文件 | 第79-89页 |
附录Ⅱ 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结果数据文件 | 第89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8页 |
本人简历 | 第10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