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80PC轧机F2机座主传动系统扭振研究和动态强度校核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引言 | 第10-11页 |
·现有的主要几种计算方法 | 第11-15页 |
·固有频率常用计算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强迫振动常用计算方法 | 第12-15页 |
·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主传动系统扭振模型的建立 | 第17-28页 |
·轴系扭振简化模型的建立 | 第17-18页 |
·转动惯量的计算和等效 | 第18-21页 |
·转动惯量的计算 | 第18-20页 |
·转动惯量的等效 | 第20-21页 |
·扭转刚度的计算和等效 | 第21-23页 |
·扭转刚度的计算 | 第21-22页 |
·扭转刚度的等效 | 第22-23页 |
·间隙对模型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·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4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主传动系统扭振的计算原理 | 第28-39页 |
·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计算 | 第28-31页 |
·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引入 | 第28-29页 |
·用矩阵迭代法求解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原理 | 第29-31页 |
·加载形式的确定 | 第31-33页 |
·不考虑阻尼时扭矩放大系数的计算 | 第33-37页 |
·振型的正交性 | 第34页 |
·正则振型矩阵及方程的解耦 | 第34-37页 |
·有阻尼时的扭矩放大系数的计算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仿真结果与测试数据的对比 | 第39-61页 |
·实验介绍 | 第39-44页 |
·测点布置及测试方法 | 第39-41页 |
·测试信号输出 | 第41-43页 |
·仪器选择和采集、分析软件 | 第43-44页 |
·系统固有频率计算与测试结果分析比较 | 第44-45页 |
·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仿真 | 第45-52页 |
·分支式力学模型中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仿真 | 第45-49页 |
·直串式力学模型中固有频率和主振型的仿真 | 第49-52页 |
·扭矩放大系数计算与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| 第52-55页 |
·不计阻尼时的扭矩放大系数仿真 | 第55-57页 |
·轧制扭矩对扭矩放大系数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咬入时间对扭矩放大系数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考虑阻尼时扭矩放大系数的仿真 | 第57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5章 主要零部件的动态强度校核 | 第61-73页 |
·连接轴和主轴的安全系数 | 第61-63页 |
·连接轴安全系数计算 | 第61-62页 |
·主轴安全系数计算 | 第62-63页 |
·弧形齿接轴扭矩的计算 | 第63-64页 |
·弧形齿轮齿间载荷分布 | 第64-71页 |
·弧形齿接轴载荷分配的计算原理 | 第65-67页 |
·弧形齿接轴载荷分配的计算结果 | 第67-71页 |
·弧形齿接轴动态强度校核 | 第71-7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结论 | 第73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