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选择 | 第1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环己烯 | 第11页 |
·工业生产情况 | 第11-12页 |
·传统的环己烯生产方法 | 第11页 |
·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方法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环己烯的历史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近年来各类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3-20页 |
·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3-17页 |
·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3-16页 |
·非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负载型晶态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非负载型晶态催化剂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课题的选择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实验方法 | 第21-25页 |
·化学试剂 | 第21页 |
·实验仪器设备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22-25页 |
·沉淀法Ru-Zn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2页 |
·催化剂性能评价 | 第22-23页 |
·Ru-Zn催化剂的表征 | 第23-24页 |
·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| 第23页 |
·X-射线衍射(XRD测定) | 第23页 |
·活性组分Ru微晶的粒径 | 第23页 |
·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 | 第23页 |
·催化剂粒度分布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催化剂的H_2-TPR结果 | 第24页 |
·Ru-Zn催化剂中Zn含量的测定 | 第24页 |
·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催化剂的制备和操作条件研究 | 第25-49页 |
·Ru-Zn催化剂制备条件的研究 | 第26-36页 |
·催化剂的最佳Zn/Ru比 | 第26-28页 |
·活性组分浓度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沉淀剂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NaOH量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沉淀温度与沉淀方式 | 第31-33页 |
·还原时间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还原温度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预还原与洗涤 | 第34-36页 |
·Ru-Zn催化剂操作条件研究 | 第36-41页 |
·ZnSO_4·7H_2O对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·ZrO_2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催化剂预处理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Ru-Zn催化剂的性能 | 第41-44页 |
·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| 第41-42页 |
·催化剂的重复性 | 第42-43页 |
·催化剂的稳定性 | 第43-44页 |
·Fe助剂的影响 | 第44-47页 |
·结论 | 第47-49页 |
第四章 催化剂表征 | 第49-63页 |
·Ru-Zn催化剂表征 | 第49-58页 |
·XRD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织构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粒度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H_2-TPR分析 | 第56-58页 |
·Ru-Fe催化剂的表征 | 第58-61页 |
·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催化剂的程序升温结果 | 第59-61页 |
·结论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