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绪论 | 第1-26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 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8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8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内容结构 | 第22-24页 |
·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| 第24-2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·本论文创新之处 | 第24-26页 |
第2章 论文相关基本理论综述 | 第26-41页 |
·对第三产业的辩证理解 | 第26-27页 |
·第三产业的分类 | 第27-32页 |
·有关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 | 第32-34页 |
·有关第三产业与就业变动的理论 | 第34-36页 |
·有关第三产业与经济结构变动的理论 | 第36-39页 |
·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3章 全球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发展态势 | 第41-56页 |
·全球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 | 第41-49页 |
·逐渐取得主导地位 | 第41-43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呈现新经济特点 | 第43-47页 |
·第三产业和制造业的关系不断加强 | 第47-48页 |
·全球范围内服务贸易加快 | 第48-49页 |
·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| 第49-52页 |
·发展速度高于整个经济发展速度 | 第49-50页 |
·结构比例不断趋于合理 | 第50-51页 |
·内部结构不断升级 | 第51-52页 |
·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 | 第52-55页 |
·产出结构演变趋势 | 第52-54页 |
·就业结构演变趋势 | 第54-5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概况及成效 | 第56-91页 |
·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| 第56-58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 | 第58-65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 | 第58-59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特点 | 第59-61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61-65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趋势 | 第65-73页 |
·产出结构的演变趋势 | 第65-69页 |
·就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| 第69-73页 |
·与相近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比较 | 第73-80页 |
·三大产业结构比较 | 第73-75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比较 | 第75-80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投入产出的有效性分析 | 第80-90页 |
·投入状况 | 第80-82页 |
·产出分析 | 第82-84页 |
·基于DEA的黑龙江省投入产出有效性分析 | 第84-9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5章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 | 第91-120页 |
·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| 第91-94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重要性 | 第94-95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方法论 | 第95-97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原则 | 第97-98页 |
·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高效发展 | 第98-101页 |
·结构优化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拉动作用 | 第99-100页 |
·阻止第三产业相对生产率较快下降 | 第100页 |
·带动服务业出口较快增长和出口结构优化 | 第100-101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| 第101-119页 |
·需求结构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02-105页 |
·供给结构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05-107页 |
·产业政策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07-108页 |
·高新技术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08-109页 |
·市场化进程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09-112页 |
·工业化水平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12-113页 |
·城市化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13-117页 |
·国际贸易对内部结构的影响 | 第117-11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9-120页 |
第6章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模式 | 第120-151页 |
·内部结构优化的总体构想 | 第120-121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战略产业的选择 | 第121-138页 |
·战略产业的提出 | 第121-122页 |
·战略产业的特征与选择原则 | 第122-123页 |
·战略产业指标体系的确立 | 第123-131页 |
·灰聚类分析法在战略产业选择中的应用 | 第131-137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战略产业的确定 | 第137-138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高度化分析 | 第138-143页 |
·产业结构升级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 | 第138-139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的相关分析 | 第139-140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若干特征 | 第140-142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度化的方向 | 第142-143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模式 | 第143-150页 |
·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的结构模式 | 第143-144页 |
·战略产业重点发展并兼顾其它产业发展的模式 | 第144-145页 |
·四层次高度化模式 | 第145-1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0-151页 |
第7章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预测与调整 | 第151-168页 |
·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趋势分析 | 第151-155页 |
·产值结构模型拟合、预测及调整 | 第155-162页 |
·模型选择 | 第155-157页 |
·模型中自变量的选择 | 第157-158页 |
·产值结构预测与调整 | 第158-162页 |
·就业结构模型拟合 预测及调整 | 第162-166页 |
·就业结构模型拟合 | 第162-165页 |
·就业结构预测与调整 | 第165-166页 |
·内部各产业比例结构优化结果的分析 | 第166-16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67-168页 |
第8章 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对策 | 第168-189页 |
·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原则 | 第168-169页 |
·黑龙江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 | 第169-188页 |
·坚持走市场化 社会化 产业化共同发展之路 | 第169-172页 |
·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推动第三产业各行业协调发展 | 第172-181页 |
·加快城市化步伐 | 第181-183页 |
·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| 第183页 |
·加快第三产业法制建设 | 第183-184页 |
·扩大对外开放 | 第184-185页 |
·加强第三产业的人才培育与引进 | 第185-186页 |
·政策支持第三产业薄弱部门发展 | 第186-187页 |
·推进科技进步 提高第三产业素质 | 第187-18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8-189页 |
结论 | 第189-1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2-20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201-202页 |
致谢 | 第2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