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1页 |
| 前言 | 第11-13页 |
| 实验研究 | 第13-24页 |
| 1. 实验材料 | 第13-14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13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13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13-14页 |
| 2 实验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动物分组 | 第14页 |
| ·造模方法 | 第14页 |
| ·模型观测 | 第14-15页 |
| ·治疗方法 | 第15页 |
| 3 指标检测 | 第15-17页 |
| ·效应指标 | 第15-16页 |
| ·机制指标 | 第16-17页 |
| 4 数据分析 | 第17页 |
| 5 结果 | 第17-24页 |
| ·大鼠FD动物模型的建立 | 第17-20页 |
| ·大鼠FD动物模型胃窦ICC变化 | 第20-24页 |
| 讨论 | 第24-32页 |
| 1. 功能性消化不良(FD) | 第24-26页 |
| ·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| 第24-25页 |
| ·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| 第25页 |
| ·足三里穴是针灸治疗FD等胃肠道疾病的主穴 | 第25-26页 |
| 2. Cajal间质细胞 | 第26-28页 |
| ·Cajal间质细胞是胃肠道活动的起搏者和调节者 | 第26-27页 |
| ·ICC结构和功能异常与多种胃肠疾病密切相关 | 第27页 |
| ·针对ICC的胃肠起搏治疗是胃肠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| 第27页 |
| ·足三里胃肠调节作用是否与胃窦ICC有关有待研究 | 第27-28页 |
| 3. 模型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| 4. 结果讨论 | 第29-32页 |
| ·电针FD模型大鼠胃排空功能的改变 | 第29-30页 |
| ·电针对FD模型大鼠胃间质细胞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| 结论 | 第32-33页 |
| 问题与展望 | 第33-34页 |
| 致谢 | 第34-3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5-41页 |
| 附件一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研究进展 | 第41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附件二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