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9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·致密碎屑岩储层的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研究区勘探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 | 第11-14页 |
·勘探开发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3-14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思路与技术手段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·技术手段 | 第15-16页 |
·论文的主要工作量 | 第16-17页 |
·论文的主要成果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9-23页 |
·区域沉积背景 | 第19-22页 |
·成藏组合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须四段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特征 | 第23-72页 |
·砂体划分与对比 | 第23-28页 |
·砂体发育特征 | 第28-39页 |
·钻井砂体分布 | 第28-35页 |
·新场须四段砂体展布特征 | 第35-39页 |
·沉积相划分及其特征 | 第39-72页 |
·沉积相标志 | 第39-47页 |
·沉积微相纵向分布特征 | 第47-58页 |
·连井剖面的沉积相分析 | 第58-61页 |
·地震预测砂体厚度 | 第61-66页 |
·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 | 第66-72页 |
第4章 储层特征 | 第72-105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72-77页 |
·岩石类型 | 第72-73页 |
·岩石结构特征 | 第73-74页 |
·碎屑组分特征 | 第74-76页 |
·填隙物特征 | 第76-77页 |
·成岩作用特征 | 第77-91页 |
·成岩作用类型 | 第77-86页 |
·砂岩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 | 第86-91页 |
·储集特征 | 第91-105页 |
·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 | 第91-94页 |
·储层孔隙结构 | 第94-98页 |
·储层物性特征 | 第98-105页 |
第5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储层评价 | 第105-124页 |
·储层分类 | 第105-108页 |
·相对优质储层特征 | 第108-116页 |
·岩石学特征 | 第108-113页 |
·成岩作用 | 第113-116页 |
·预测评价地质模型 | 第116-117页 |
·预测评价标准 | 第117-119页 |
·发育程度预测评价 | 第119-124页 |
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2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12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