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9-26页 |
·冠状病毒概述 | 第9-12页 |
·冠状病毒侵染细胞的机制 | 第12-13页 |
·已知的冠状病毒受体 | 第13-15页 |
·SARS冠状病毒 | 第15-22页 |
·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 | 第17-19页 |
·SARS冠状病毒受体研究进展 | 第19-22页 |
·受体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·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 | 第23页 |
·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 | 第23-24页 |
·筛选易感细胞cDNA文库鉴别病毒受体 | 第24页 |
·用细胞特异性单抗鉴定受体 | 第24页 |
·用抗独特型抗体模拟病毒鉴定受体 | 第24页 |
·免疫共沉淀技术 | 第24页 |
·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—同源建模法 | 第24-26页 |
2.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6-27页 |
3.材料与方法 | 第27-4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7-34页 |
·质粒、细胞和菌株 | 第27-29页 |
·培养基 | 第29-30页 |
·工具酶及试剂盒 | 第30页 |
·其它相关试剂 | 第30-31页 |
·主要溶液 | 第31-33页 |
·本研究所用引物 | 第33-34页 |
·方法 | 第34-46页 |
·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34-38页 |
·原核表达 | 第38-39页 |
·原核表达产物的纯化 | 第39-40页 |
·配体转印法分析fACE2和SARS-CoV S1的相互作用 | 第40页 |
·ELISA分析fACE2_(19-367)和SARS-CoV S_(144-643)的相互作用 | 第40页 |
·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40-42页 |
·定点突变 | 第42-43页 |
·DNA转染动物细胞 | 第43-44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| 第44页 |
·假病毒粒子的包装 | 第44页 |
·假病毒粒子感染细胞 | 第44页 |
·合胞体实验 | 第44-45页 |
·X-gal染色 | 第45页 |
·蛋白质三维空间结构模型的构建 | 第45-46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6页 |
·预测的家猫ACE2分子三维结构模型 | 第46-47页 |
·重组质粒pET-fACE2_(19-367)的构建和鉴定 | 第47-48页 |
·重组质粒pET-fACE219-367在大肠杆菌表达及产物鉴定 | 第48-49页 |
·配体转印法分析原核表达产物fACE2_(19-367)与SARS-CoV S_(144-643)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49-50页 |
·ELISA方法分析fACE219-367与SARS-CoV S144-643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| 第50-51页 |
·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| 第51-52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法(IFA)检测fA367和S1-Ig的表达 | 第52-53页 |
·fACE2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细胞上的表达 | 第53-54页 |
·假病毒粒子的包装 | 第54页 |
·假病毒粒子感染细胞 | 第54页 |
·合胞体实验 | 第54-56页 |
5.讨论 | 第56-61页 |
·SARS病毒跨种感染 | 第56-57页 |
·猫在SARS病毒感染传播中的作用 | 第57-58页 |
·猫ACE2作为SARS病毒受体功能的深入研究 | 第58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