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东部类乌齐—左贡构造带铅锌多金属成矿规律与成矿潜力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1-16页 |
·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·存在问题 | 第13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·完成主要工作量 | 第14-15页 |
·论文取得主要认识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藏东三江地区区域构造演化 | 第16-22页 |
·区域构造简介 | 第16-19页 |
·区域构造演化 | 第19-22页 |
第3章 类乌齐-左贡构造带成矿地质背景 | 第22-37页 |
·地层 | 第23-24页 |
·岩浆岩 | 第24-29页 |
·印支期岩浆岩 | 第25-26页 |
·燕山期岩浆岩 | 第26-28页 |
·喜山期岩浆岩 | 第28-29页 |
·变质岩 | 第29页 |
·构造及演化 | 第29-32页 |
·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2-35页 |
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2-33页 |
·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3-34页 |
·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4-35页 |
·地球物理特征 | 第35-37页 |
第4章 典型矿床 | 第37-62页 |
·拉若玛铅锌多金属矿床 | 第37-46页 |
·矿区地质 | 第37-40页 |
·矿床地质特征 | 第40-45页 |
·控矿因素及其矿床成因初探 | 第45-46页 |
·干中雄铅锌矿床 | 第46-50页 |
·矿区地质特征 | 第46-48页 |
·矿床地质特征 | 第48-49页 |
·矿床成因初探 | 第49-50页 |
·索打铅锌多金属矿床 | 第50-58页 |
·矿区地质特征 | 第50-54页 |
·矿床地质特征 | 第54-58页 |
·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 | 第58页 |
·因多者铅锌多金属矿床 | 第58-62页 |
·矿区地质特征 | 第59-60页 |
·矿体地质特征 | 第60-61页 |
·矿床成因初探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类乌齐-左贡构造带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| 第62-71页 |
·控矿因素分析 | 第62-67页 |
·地层因素 | 第62-63页 |
·构造因素 | 第63-65页 |
·岩浆活动控制因素 | 第65-67页 |
·铅锌矿床类型 | 第67-68页 |
·沉积—改造型矿床 | 第67页 |
·热液型矿床 | 第67-68页 |
·铅锌矿成矿规律 | 第68-71页 |
·铅锌矿的时间演化规律 | 第68-69页 |
·铅锌矿的空间分布规律 | 第69-71页 |
第6章 找矿标志和成矿潜力分析 | 第71-78页 |
·找矿标志 | 第71-72页 |
·地层与岩性标志 | 第71页 |
·岩浆岩标志 | 第71页 |
·构造标志 | 第71-72页 |
·地球化学标志 | 第72页 |
·地球物理标志 | 第72页 |
·围岩蚀变标志 | 第72页 |
·成矿远景区划分 | 第72-78页 |
·桑卡铜、银、(铅、锌)矿找矿远景区(V-1) | 第73页 |
·发涌—干中雄铅、锌矿找矿远景区(V-2) | 第73-74页 |
·长毛岭—柯有弄锡铅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(V-3) | 第74页 |
·包果卡—拉若玛铅锌多金属远景区(V-4) | 第74-75页 |
·夏雅—错纳铅锌锡锑银多金属成矿远景区(V-5) | 第75-76页 |
·巴雷—然渡海铅锌银成矿远景区(V-6) | 第76页 |
·索打—茶米公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(V-7) | 第76-78页 |
结论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