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聚类算法用于基因组序列直系同源基因聚类的研究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-10页 |
| ·本文的意义和目的 | 第7-8页 |
| ·本文的选题来源 | 第8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8页 |
| ·本文结构 | 第8-10页 |
| 第二章 研究背景介绍 | 第10-21页 |
| ·基因表达数据分析 | 第10-13页 |
| ·基因表达数据的概念 | 第10-11页 |
| ·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| 第11页 |
| ·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基因表达数据的获取 | 第12-13页 |
| ·基因组序列分析 | 第13-16页 |
| ·基因组序列分析的主要工作 | 第13页 |
| ·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步骤 | 第13-15页 |
| ·基因组序列分析的分析结果评价 | 第15-16页 |
| ·系统发生分析 | 第16-21页 |
| ·系统发生的概念 | 第16页 |
| ·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| 第16-18页 |
| ·系统发生树 | 第18-19页 |
| ·距离和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聚类分析方法综述 | 第21-38页 |
| ·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分析 | 第21-31页 |
| ·聚类分析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| ·相似性度量 | 第22-23页 |
| ·聚类分析的方法 | 第23页 |
| ·分类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 | 第24-30页 |
| ·传统聚类分析方法的缺点 | 第30-31页 |
| ·双聚类分析方法的概念 | 第31-32页 |
| ·双聚类与传统聚类分析方法的区别 | 第32-33页 |
| ·主要的双聚类分析方法 | 第33-38页 |
| ·Cheng & Church 算法 | 第33-35页 |
| ·SAMBA 算法 | 第35-36页 |
| ·格子模型 | 第36-37页 |
| ·迭代签名算法 | 第37-38页 |
| 第四章 直系同源基因的应用 | 第38-48页 |
| ·同源基因的相关概念 | 第38-39页 |
| ·同源基因的形成 | 第39-40页 |
| ·直系同源基因的性质 | 第40-41页 |
| ·直系同源基因的预测 | 第41-48页 |
| ·系统发生方法 | 第41-42页 |
| ·序列比对方法 | 第42-48页 |
| 第五章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8-65页 |
| ·CHENG & CHURCH 算法的实现 | 第48-58页 |
| ·算法分析 | 第48-52页 |
| ·算法的总体设计 | 第52-54页 |
| ·数据结构的定义 | 第54-57页 |
| ·函数关系的详细设计 | 第57-58页 |
| ·利用直系同源基因特点构建系统发生树 | 第58-65页 |
| ·构建方法的设计 | 第58-59页 |
| ·构建方法的实现 | 第59-64页 |
| ·构建方法的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第六章 实验与测试 | 第65-70页 |
| ·实验环境与工作说明 | 第65页 |
| ·测试数据集说明 | 第65-67页 |
| ·使用所选取数据集进行测试 | 第67-70页 |
|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70页 |
| ·发展与展望 | 第70-7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1-73页 |
| 摘要 | 第73-75页 |
| ABSTRACT | 第75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