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--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--中国论文

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与调控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序言第9-15页
第一章 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5-27页
 第一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概念第15-16页
  一、城市化的概念与内涵第15-16页
  二、城市化动力机制第16页
  三、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调控第16页
 第二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础理论第16-19页
  一、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第16-17页
  二、配第-克拉克定理第17-18页
  三、城乡推-拉理论第18页
  四、区域增长极理论第18-19页
  五、反磁力理论第19页
 第三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原理第19-27页
  一、经济增长:城市化的宏观动力第20页
  二、产业结构转换:城市化的中观动力第20-23页
  三、要素流动:城市化的微观动力第23-25页
  四、城乡之间的相互作用:城市化的内生动力第25页
  五、市场机制:城市化的主导动力机制第25-26页
  六、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其它动力因素第26-27页
第二章 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第27-54页
 第一节 城市化发展过程分析第27-31页
  一、城市化起步阶段(建国前)第27-28页
  二、城市化较快发展阶段(建国初及一五时期)第28页
  三、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(二五及调整时期)第28-29页
  四、城市化徘徊不前阶段(“文革”时期)第29-30页
  五、城市化稳步发展阶段(改革开放以来)第30-31页
 第二节 城市化的现状特征及问题分析第31-39页
  一、城市化的现状第31-37页
  二、城市化的特点第37-38页
  三、城市化的主要问题第38-39页
 第三节 城市化动力因素的模型分析第39-44页
  一、指标的选取第39页
  二、模型的构造第39-43页
  三、结果的分析第43-44页
 第四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实证分析第44-54页
  一、区域资源要素与城市化第44-46页
  二、重化工业历史与城市化第46-48页
  三、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第48-51页
  四、区域对外开放与城市化第51-54页
第三章 新时期东北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的调控第54-83页
 第一节 新时期城市化推进的背景第54-57页
  一、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第54-55页
  二、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国内背景第55页
  三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地区背景第55页
  四、新经济因素介入的现实背景第55-57页
 第二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调控理念第57-58页
  一、促进经济增长理念第57页
  二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57页
  三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第57页
  四、省(区)合作共进理念第57-58页
 第三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调控的路径第58-64页
  一、全面加速对外开放的步伐第58-59页
  二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第59-61页
  三、逐步发展壮大县(旗)域经济第61-63页
  四、进一步优化城市体系结构第63-64页
 第四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调控的地域模式第64-79页
  一、经济地带的梯度互动模式第64-68页
  二、城市群的整合一体化模式第68-71页
  三、大都市区的辐射带动模式第71-75页
  四、边缘城市的转型重组模式第75-77页
  五、农村地域的快速城市化模式第77-79页
 第五节 城市化动力机制调控的保障体系第79-83页
  一、城镇规划的创新第79-80页
  二、管理体制的改革第80页
  三、投资体制的转变第80-81页
  四、生态环境的整治第81-82页
  五、基础设施的建设第82-83页
结论第83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89页
致谢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查尔斯·泰勒社会政治哲学思想初探
下一篇:中国教师和美国教师课堂英语指令性言语行为差异的语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