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9页 |
一、选题依据和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| 第9-11页 |
(一) 主要理论和视角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三、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| 第11-16页 |
(一) 有关经济生活变迁的研究 | 第11-14页 |
(二) 与土地使用有关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四、田野点的基本情况 | 第16-19页 |
第一章:撒尼人土地使用的传统文化知识 | 第19-34页 |
一、撒尼人建房用地的要求 | 第19-22页 |
(一) 建新房的竖梁仪式 | 第20页 |
(二) 建房的土地使用要求 | 第20-21页 |
(三) 打扫房屋 | 第21-22页 |
二、传统的生态知识 | 第22-25页 |
(一) 临水而居 | 第22-23页 |
(二) 保水源、守土地 | 第23-24页 |
(三) 宗教信仰中的森林保护 | 第24-25页 |
三、大糯黑村的农耕仪式 | 第25-34页 |
(一) 山神山祭祀 | 第25-27页 |
(二) 杜鹃山祭祀 | 第27-34页 |
第二章 撒尼人的土地使用情况 | 第34-50页 |
一、大糯黑村耕地的总面积 | 第34-36页 |
二、大糯黑村的农业生产 | 第36-41页 |
(一) 传统的耕种物 | 第36-38页 |
(二) 经济作物的栽种 | 第38-39页 |
(三) 土地的耕种制度 | 第39-41页 |
三、大糯黑村的土地使用变迁 | 第41-50页 |
(一) 农户土地面积的变化 | 第41-45页 |
(二) 土地耕种物的变化 | 第45-46页 |
(三) 林地的使用 | 第46-50页 |
第三章:土地与经济生活的变迁 | 第50-60页 |
一、传统的经济生活 | 第50-52页 |
二、农业生产的变化 | 第52页 |
三、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| 第52-56页 |
(一) 斗牛饲养的流行 | 第53-54页 |
(二) 放羊模式的转变 | 第54页 |
(三) 养猪与杀猪饭 | 第54-56页 |
(四) 温室养鸡的兴起 | 第56页 |
四、非农产业的发展 | 第56-60页 |
(一) 小商店的经营 | 第57-58页 |
(二) 乡村农家乐的经营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撒尼人土地和经济收入的相关性 | 第60-72页 |
一、撒尼人土地观念的变迁 | 第60-65页 |
(一) "土地是生存的基础" | 第60-61页 |
(二) "土地是大家的" | 第61-62页 |
(三) "土地就是财富" | 第62-63页 |
(四) "种地没意思" | 第63页 |
(五) "雇人耕地" | 第63-64页 |
(六) "土地是一种资源" | 第64-65页 |
二、撒尼人的收入和土地的关系 | 第65-72页 |
(一) 大糯黑村的总收入分配 | 第65-66页 |
(二) 村民的经济支出情况 | 第66-68页 |
(三) 经济收入与土地的关系 | 第68-72页 |
结语 | 第72-74页 |
附录一:大糯黑村与经济生活有关的照片 | 第74-75页 |
附录二:土地证和林权证 | 第75-76页 |
附录三:撒尼人传统的农事历 | 第76-77页 |
附录四:何氏祭祖的传说 | 第77-78页 |
附录五:摘自《大糯黑村村规民约》部分与森林管理有关的条款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致谢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