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土路基排水固结研究与有限元分析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7页 |
·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| 第9-11页 |
·软土地基沉降计算 | 第11-14页 |
·塑料板排水固结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软土固结基本理论 | 第19-37页 |
·概述 | 第19页 |
·软土的工程性质 | 第19-21页 |
·软土分类 | 第19页 |
·软土的工程特性及力学性质研究 | 第19-21页 |
·排水固结理论 | 第21-32页 |
·预压排水固结法 | 第21-22页 |
·排水固结原理 | 第22-24页 |
·砂井固结理论 | 第24-31页 |
·地基强度增长值的推算 | 第31-32页 |
·软土地基沉降理论 | 第32-36页 |
·沉降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| 第34-35页 |
·分层总和法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软土路基现场监测 | 第37-63页 |
·试验工点的概述 | 第37-41页 |
·工程地质概况 | 第37-39页 |
·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现场监测 | 第41-43页 |
·监测断面的选取 | 第41-42页 |
·监测项目 | 第42页 |
·观测要求 | 第42-43页 |
·现场监测成果分析 | 第43-62页 |
·概述 | 第43页 |
·路堤地基表面沉降观测结果 | 第43-48页 |
·深层沉降观测结果 | 第48-50页 |
·侧向变形观测结果 | 第50-53页 |
·孔隙水压力观测结果 | 第53-57页 |
·最终沉降量推算方法比较 | 第57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软基数值模拟 | 第63-88页 |
·概述 | 第63页 |
·有限元分析原理 | 第63-76页 |
·Biot固结理论 | 第63-66页 |
·Biot固结理论的有限元实现过程 | 第66-67页 |
·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| 第67-72页 |
·软土本构模型 | 第72-76页 |
·软土数值模型 | 第76-82页 |
·多孔介质 | 第76-77页 |
·几何模型及单元选取 | 第77-80页 |
·计算参数的选取及影响分析 | 第80-82页 |
·平面应变分析的若干问题 | 第82-87页 |
·塑料板转换成等效砂井 | 第82页 |
·砂井与砂墙的转化 | 第82-84页 |
·初始应力状态 | 第84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84-85页 |
·土体单元的应力修正 | 第85-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五章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| 第88-108页 |
·概述 | 第88页 |
·竖直位移分析 | 第88-92页 |
·摩尔-库仑模型的计算沉降 | 第88-89页 |
·剑桥模型的计算沉降 | 第89-91页 |
·两种模型的计算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| 第91-92页 |
·水平位移分析 | 第92-98页 |
·摩尔-库仑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 | 第92-94页 |
·剑桥模型计算的水平位移 | 第94-97页 |
·两种模型的计算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| 第97-98页 |
·横断面沉降分析 | 第98页 |
·分层沉降分析 | 第98-101页 |
·摩尔-库仑模型计算的深层沉降 | 第98-100页 |
·剑桥模型计算的深层沉降 | 第100-101页 |
·两种模型的计算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| 第101页 |
·孔隙水压力分析 | 第101-107页 |
·摩尔-库仑模型计算的孔隙水压力 | 第101-103页 |
·剑桥模型计算的孔隙水压力 | 第103-105页 |
·两种模型的计算与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| 第105-10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7-108页 |
第六章 沉降计算中的几个问题 | 第108-116页 |
·关于瞬时沉降的讨论 | 第108-111页 |
·理论探讨 | 第108-109页 |
·实例验证 | 第109-111页 |
·水平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差别的原因 | 第111-112页 |
·非线性有限元初始应力的施加方法 | 第112-115页 |
·理论分析 | 第113-114页 |
·非线性有限元初始应力的施加步骤 | 第114-1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6-118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116-117页 |
·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| 第117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5页 |
致谢 | 第125-12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