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工业部门经济论文

东深供水工程经济调度研究

第1章 绪论第1-14页
 1.1 问题的提出第9页
 1.2 优化调度国内外研究状况第9-12页
  1.2.1 动态规划及线性规划第10页
  1.2.2 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第10-11页
  1.2.3 模拟模型技术第11-12页
 1.3 主要研究内容第12-14页
第2章 东深供水工程概况第14-22页
 2.1 东深供水工程历史沿革第14页
 2.2 东深供水工程水文气象条件第14-17页
  2.2.1 气象第14-15页
  2.2.2 年径流第15页
  2.2.3 东深供水工程设计洪水第15-17页
 2.3 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规划第17-22页
  2.3.1 基本情况第17-18页
  2.3.2 设计水平年和供水保证率第18-19页
  2.3.3 各泵站设计抽水流量第19-20页
  2.3.4 各泵站设计扬程和设计水位第20页
  2.3.5 石马河洪水水面线第20-22页
第3章 东深供水工程优化调度第22-37页
 3.1 优化经济调度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第22-25页
  3.1.1 优化经济调度的目标第22-23页
  3.1.2 实施优化经济调度的约束条件第23-25页
 3.2 峰谷电价经济优化调度运行第25-33页
  3.2.1 关于峰谷电有关政策规定第25-26页
  3.2.2 峰谷电经济调度应遵循的原则第26-27页
  3.2.3 峰谷电经济调度方案编制方法第27页
  3.2.4 峰谷电经济调度分段流量变换时间的确定第27-28页
  3.2.5 峰谷电价后调度方案及比较第28-33页
 3.3 峰谷电经济调度方案经济分析第33-37页
第4章 峰谷电经济调度的运用第37-52页
 4.1 系统峰谷电调度操作时间的推算第37-47页
  4.1.1 水面线计算第37-39页
  4.1.2 峰→峰平(或峰平→谷)及谷→峰时调度操作时间的推算第39-47页
 4.2 经济调度的实现方法第47-48页
  4.2.1 自动抽水控制第47-48页
  4.2.2 人工操作实现第48页
 4.3 峰谷电经济优化调度运用结果第48-52页
第5章 峰谷电优化调度方案深化研究第52-64页
 5.1 峰谷电优化经济调度方案深化研究必要性第52-53页
  5.1.1 由于峰谷电价及时段划分的调整,有必要继续深入研究第52页
  5.1.2 供水工程峰谷电经济调度有进一步优化的潜力第52-53页
 5.2 系统最大抽水能力试验第53-60页
  5.2.1 试验目的及意义第53页
  5.2.2 试验调度安排第53-54页
  5.2.3 试验流量数据平衡分析第54-55页
  5.2.4 试验水面线数据分析第55-56页
  5.2.5 试验水流流态观测与分析第56-57页
  5.2.6 主要输水建筑物糙率计算与分析第57-58页
  5.2.7 验渠道过流能力分析第58-59页
  5.2.8 系统抽水能力分析第59页
  5.2.9 结论第59-60页
 5.3 系统小流量运行试验第60-62页
  5.3.1 试验目的第60页
  5.3.2 试验方案及过程第60页
  5.3.3 试验情况第60-61页
  5.3.4 试验结论第61-62页
 5.4 峰谷电最优经济调度方案第62-64页
  5.4.1 三种峰谷电经济调度方案第62页
  5.4.2 峰谷电经济调度方案比较第62-63页
  5.4.3 深化峰谷电优化调度的结果第63-64页
第6章 结论及展望第64-65页
 6.1 优化调度研究及运行结果第64页
 6.2 优化调度研究展望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遗传算法的FIR滤波器优化设计
下一篇:GHZ纠缠态为量子通道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