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3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9-12页 |
·结构动力学 | 第9-10页 |
·非线性有限元法 | 第10-11页 |
·火炮动力学 | 第11-12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2-13页 |
2 结构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| 第13-36页 |
·概述 | 第13页 |
·有限元法的基本步骤 | 第13-15页 |
·动力学有限元模型的离散方程 | 第15-17页 |
·阻尼模型 | 第17-18页 |
·Rayleigh阻尼 | 第17-18页 |
·阻尼对显式算法时间稳定性影响 | 第18页 |
·结构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方程求解方法 | 第18-28页 |
·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Newmark方法 | 第19页 |
·显式积分算法 | 第19-22页 |
·隐式积分算法 | 第22-28页 |
·Newmark β方法 | 第22页 |
·Hilber-Hughes-Taylor(α方法)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半时间增量步残数 | 第23-24页 |
·Newton-Raphson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收敛准则 | 第26-27页 |
·修正的Newton-Raphson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接触-碰撞问题有限元理论 | 第28-35页 |
·接触界面方程 | 第28-30页 |
·摩擦模型 | 第30-31页 |
·非线性接触-碰撞的有限元方法 | 第31-35页 |
·Lagrange乘子法 | 第31-33页 |
·罚方法 | 第33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3 炮塔结构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与建模 | 第36-55页 |
·概述 | 第36页 |
·自行火炮系统实体模型 | 第36-38页 |
·结构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| 第38-51页 |
·单元选择和网格剖分 | 第39-42页 |
·有限元分析模型装配关系 | 第42-51页 |
·定义刚性接触面 | 第42-43页 |
·火炮、摇架之间的装配 | 第43-48页 |
·ABAQUS中的接触方法 | 第43-47页 |
·身管与摇架的接触 | 第47-48页 |
·摇架与炮尾的接触 | 第48页 |
·复进机分析模型 | 第48-49页 |
·驻退机分析模型 | 第49页 |
·平衡机分析模型 | 第49-50页 |
·高低机分析模型 | 第50页 |
·摇架与托架之间的装配 | 第50页 |
·炮塔与车体之间的装配 | 第50页 |
·悬挂系统与车体之间的装配 | 第50页 |
·悬挂系统与地面之间接触 | 第50-51页 |
·载荷和边界条件 | 第51-53页 |
·定义分析过程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4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5-77页 |
·炮塔固有频率和振型 | 第55-56页 |
·炮塔结构动力学非线性有限元结果分析 | 第56-76页 |
·炮塔部分结构动态强度分析 | 第56-62页 |
·炮塔部分结构刚度分析 | 第62-70页 |
·全炮动态响应 | 第70-74页 |
·不同分析模型结果对比 | 第74-75页 |
·分析结果总结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5 结束语 | 第77-79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77-78页 |
·展望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