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时编码性能分析及仿真平台的实现
| 第1章 绪论 | 第1-11页 |
| ·空时编码的发展概况 | 第9-10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空时编码 | 第11-17页 |
| ·空时编码的基本模型 | 第12-13页 |
| ·MIMO信道 | 第13-14页 |
| ·分集技术 | 第14-16页 |
| ·时间分集 | 第15页 |
| ·频率分集 | 第15页 |
| ·空间分集 | 第15-16页 |
| ·发射分集技术 | 第16-17页 |
|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环境与调制技术 | 第17-25页 |
| ·移动通信的信道环境分析 | 第17-18页 |
| ·实际无线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| 第17-18页 |
| ·Rayleigh衰落信道 | 第18-22页 |
| ·不相关Rayleigh衰落的仿真 | 第18-19页 |
| ·相关信道模型建立的条件 | 第19-20页 |
| ·Rayleigh衰落信道MIMO相关模型 | 第20-21页 |
| ·Rayleigh相关衰落信道的建模 | 第21-22页 |
| ·移动通信的调制技术 | 第22-25页 |
| ·多进制相移键控(M-PSK) | 第22-23页 |
| ·多进制相移键控(M-PSK)的仿真 | 第23页 |
| ·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(M-QAM) | 第23-24页 |
| ·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(M-QAM)的仿真 | 第24-25页 |
| 第4章 空时分组码 | 第25-38页 |
| ·空时分组码的原理 | 第25-26页 |
| ·Alamouti及其扩展的空时分组码方案 | 第26-30页 |
| ·空时分组编码器 | 第30-31页 |
| ·空时分组码的译码 | 第31-33页 |
| ·性能分析 | 第33-38页 |
| ·M-PSK调制方式下误符号率 | 第35-36页 |
| ·M-QAM调制方式下误符号率 | 第36-38页 |
| 第5章 空时分组码性能仿真结果及分析 | 第38-48页 |
| ·不同空时分组编码方案下系统的性能 | 第38-40页 |
| ·不同数字调制方式下系统的性能 | 第40-41页 |
| ·不同传输速率条件下系统的性能 | 第41-44页 |
| ·多副接收天线系统的性能分析 | 第44-45页 |
| ·相关信道空时分组码性能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仿真性能与解析性能的比较 | 第46-47页 |
| ·最新的空时分组码的性能仿真 | 第47-48页 |
| 第6章 空时编码仿真平台的软件实现 | 第48-52页 |
| ·仿真平台构建的基础 | 第48页 |
| ·仿真平台构建的框架 | 第48-50页 |
| ·软件平台后续准备工作 | 第50-52页 |
| 第7章 结论 | 第52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研究生履历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