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土地征用制度概述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土地征用的概念 | 第10页 |
第二节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特点 | 第10-13页 |
一、土地征用的主体是国家,具有强制性 | 第10-11页 |
二、征用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 | 第11-12页 |
三、土地征用具有补偿性 | 第12-13页 |
四、征用土地的标的只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 | 第13页 |
第三节 我国关于土地征用立法历史沿革 | 第13-16页 |
一、建国初期的土地征收制度 | 第13-14页 |
二、1958 年到文革前调整阶段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4页 |
三、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4页 |
四、20 世纪末至今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国外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6-22页 |
第一节 国外各国土地征用基本概况 | 第16-19页 |
一、美国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6-18页 |
二、英国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8页 |
三、韩国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8-19页 |
四、新加坡的土地征用制度 | 第19页 |
第二节 各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相似点 | 第19-22页 |
一、严格界定政府的土地征用权 | 第19-20页 |
二、公共利益目的是各国政府行使征地权的基础 | 第20页 |
三、土地征用严格依据法定程序 | 第20-21页 |
四、土地征用给予被征地所有者合理的补偿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7页 |
第一节 土地征用的“公共利益”范围被人为扩大化 | 第22页 |
一、法律规定的“公共利益“范围不明确 | 第22页 |
二、公共利益范围被扩大化解释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农民所获补偿与被征土地进入市场后的价格落差过大 | 第22-24页 |
一、农民仅按原土地用途获得经济补偿 | 第22-23页 |
二、政府出让、开发商炒卖获得高额利润 | 第23-24页 |
第三节 补偿标准不科学 | 第24-26页 |
一、土地征用补偿范围窄 | 第24-25页 |
二、征地补偿过低而且立法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| 第25-26页 |
第四节 失地农民安置困难、福利无保障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土地征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27-37页 |
第一节 土地征用存在问题立法层面的原因 | 第27-32页 |
一、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 | 第27-28页 |
二、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目的和征地范围界定模糊 | 第28-29页 |
三、现行土地征用程序存在问题 | 第29-31页 |
四、违反补偿标准,减少农民应获补偿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土地征用存在问题执法层面原因 | 第32-35页 |
一、违反公共目的,多征、滥征土地 | 第32-33页 |
二、违反合理的审批和征用程序 | 第33-34页 |
三、剥夺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| 第34-35页 |
第三节 土地征用存在问题司法层面的原因 | 第35-37页 |
一、法院没有对法律、法规和规章的违宪审查权 | 第35页 |
二、法院回避棘手的土地征用纠纷 | 第35-36页 |
三、法院在土地征用问题上无法公正地司法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| 第37-47页 |
第一节 完善立法,改革土地征用制度 | 第37-42页 |
一、借鉴国外土地征用制度经验 | 第37-39页 |
二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 | 第39-40页 |
三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征地补偿模式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加强监督,认真执行土地征用法律规范 | 第42-45页 |
一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审批土地 | 第42-43页 |
二、建立完善的征地执行机构 | 第43-44页 |
三、加强对征地实施过程的监管 | 第44-45页 |
第三节 改革制度,保证土地征用司法公正 | 第45-47页 |
一、建立有限的司法审查权 | 第45页 |
二、扩大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 | 第45-46页 |
三、采取各种措施,保证司法独立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