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页 |
一、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| 第14-25页 |
(一) 科学与技术 | 第14-19页 |
1. 科学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2. 技术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3.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| 第16-17页 |
4. 科学技术活动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5. 科技事业发展的概念与基本特点 | 第18-19页 |
(二)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9-25页 |
1.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 | 第19-20页 |
2.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现状 | 第20-25页 |
二、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分析 | 第25-31页 |
(一) 科技事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 | 第25-27页 |
(二) 科技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法基础 | 第27-31页 |
1. 宏观调控简述 | 第27-29页 |
2. 科技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| 第29-30页 |
3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的法制化 | 第30-31页 |
三、国外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立法状况分析 | 第31-37页 |
(一) 美国——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国家科技宏观调控立法 | 第31-33页 |
(二) 日本——由“技术立国”到“科技创新立国”的宏观调控立法 | 第33-35页 |
(三) 法国——注重采用科技计划方式的宏观调控立法 | 第35-36页 |
(四) 比较分析 | 第36-37页 |
四、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立法状况分析 | 第37-43页 |
(一) 立法模式与法制成就 | 第37-39页 |
(二) 立法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1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立法体系不健全 | 第39页 |
2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立法强制性不高 | 第39-40页 |
3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不完善 | 第40页 |
(三)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问题的法律原因分析 | 第40-43页 |
1. 政府干预缺位 | 第40-41页 |
2. 政府干预不力 | 第41页 |
3. 政府干预过度 | 第41-42页 |
4. 政府干预混乱 | 第42-43页 |
五、完善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立法的思考 | 第43-64页 |
(一)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基本法的制定 | 第43-53页 |
1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的主体以及权限 | 第43-47页 |
2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| 第47-51页 |
3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法律手段 | 第51-52页 |
4.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的法律责任 | 第52-53页 |
(二) 科技事业发展宏观调控重要法律制度 | 第53-64页 |
1. 科技事业发展计划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53-55页 |
2. 科技事业发展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55-58页 |
3. 科技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58-60页 |
4. 科技事业发展税收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60-63页 |
5. 科技事业发展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 | 第63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70页 |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| 第70-71页 |
承诺书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