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对称CPC聚光光伏组件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4页 |
·太阳电池发展历史和趋势 | 第7-9页 |
·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技术发展 | 第9-12页 |
·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的特色与创新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提高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分析 | 第14-26页 |
·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14-16页 |
·光的反射与折射 | 第14页 |
·半导体中的光吸收 | 第14-15页 |
·光电转换 | 第15-16页 |
·太阳电池的性能参数 | 第16-18页 |
·太阳电池的伏安特性及等效电路 | 第18-19页 |
·单指数数学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双指数数学模型 | 第19页 |
·影响电池效率的因素 | 第19-20页 |
·复合损失 | 第20-23页 |
·表面复合 | 第20-21页 |
·重掺杂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俄歇复合 | 第22-23页 |
·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主要途径 | 第23-26页 |
·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极限 | 第23-24页 |
·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主要途径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研究 | 第26-36页 |
·晶体硅太阳电池背场结构的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背场对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背场对电池厚度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背场对填充因子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的实验研究 | 第29-33页 |
·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 | 第29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2页 |
·实验结果总结 | 第32-33页 |
·晶体硅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的理论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光注入下n~+-p结的 I-V特性 | 第33页 |
·串、井联电阻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辐照度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温度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低倍非对称 CPC聚光器的设计 | 第36-44页 |
·太阳的运动 | 第36-38页 |
·日地运动 | 第36-37页 |
·太阳角的计算 | 第37页 |
·斜面上的太阳入射角 | 第37-38页 |
·聚光器设计 | 第38-43页 |
·聚光器简介 | 第38页 |
·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| 第38-41页 |
·非对称CPC聚光器 | 第41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非对称 CPC光伏组件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| 第44-53页 |
·硅太阳电池工程模拟方法 | 第44-46页 |
·模拟方法1 | 第44-45页 |
·模拟方法2 | 第45-46页 |
·非对称 CPC聚光组件的设计 | 第46-49页 |
·聚光比的选择 | 第46页 |
·选择倾角的原则 | 第46-47页 |
·太阳辐照量的计算 | 第47-49页 |
·应用设计实例 | 第49-52页 |
·辐照量的计算 | 第49-50页 |
·组件的封装与特性测试 | 第50-52页 |
·组件输出特性预估 | 第52页 |
·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附录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