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论文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导言 | 第10页 |
| 第一章 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必要性 | 第10-14页 |
| 第一节 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意义 | 第10-12页 |
|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法的性质和地位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我国社区矫正方面的现行法律规定及其盲点 | 第14-19页 |
| 第一节 我国社区矫正方面的现行法律规定 | 第14-16页 |
| 一、宪法方面规定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方面的规定 | 第15页 |
| 三、监狱法方面的规定 | 第15页 |
| 四、有关的国际条约、司法解释及规章的规定 | 第15-16页 |
|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方面现行法律规定的盲点 | 第16-19页 |
| 一、社区矫正的具体依据方面法律规定的盲点 | 第16页 |
| 二、社区矫正对象及其权利义务方面法律规定的盲点 | 第16-17页 |
| 三、社区矫正机关、人员及其权利义务方面法律规定的盲点 | 第17-18页 |
| 四、社区矫正的基本矫正手段和方式方面法律规定的盲点 | 第18页 |
| 五、社区矫正制度保障和配套措施方面法律规定的盲点 | 第18-19页 |
| 第三章 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框架设计 | 第19-45页 |
|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立法原则 | 第19-21页 |
| 一、实事求是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| 二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0页 |
| 三、创建性原则 | 第20-21页 |
| 四、总结和借鉴相结合的原则 | 第21页 |
| 第二节 社区矫正法的基本内容 | 第21-45页 |
| 一、总则 | 第21-22页 |
| 二、社区矫正对象 | 第22-24页 |
| 三、社区矫正机构 | 第24-30页 |
| 四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 | 第30-37页 |
| 五、社区矫正工作程序和内容 | 第37-38页 |
| 六、社区矫正工作保障 | 第38-45页 |
| 第四章 我国社区矫正的配套制度建设与完善 | 第45-54页 |
|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官制度 | 第45-50页 |
| 一、目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5-46页 |
| 二、建立我国社区矫正矫正官制度的基础 | 第46-47页 |
| 三、社区矫正官的性质、职权和义务 | 第47-50页 |
| 四、构建我国社区矫正矫正官制度的可行性 | 第50页 |
|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的其他配套制度 | 第50-54页 |
| 一、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的风险评估制度 | 第50-51页 |
| 二、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管理与个别化处置制度 | 第51-52页 |
| 三、建立和完善心理矫正制度 | 第52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| 后记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