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导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第一阶:定罪的基调——我国的犯罪构成 | 第11-21页 |
第一节定罪与犯罪构成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犯罪构成作为定罪依据的历史考察 | 第12-15页 |
一、 犯罪构成理论概念始肇 | 第12-13页 |
二、 大陆法系三元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三、 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理论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为什么说两大法系的犯罪构成是定罪的唯一依据 | 第15-17页 |
第四节为什么说我国的犯罪构成并非是定罪的唯一依据 | 第17-21页 |
一、 作为苏联舶来品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 | 第17-18页 |
二、 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无法独力承担定罪重任的理由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第二阶:定罪的补强——非犯罪构成定罪依据 | 第21-30页 |
第一节 小引 | 第21页 |
第二节 非犯罪构成定罪依据存在的法理依据—刑法第13 条“但书”背后.. | 第21-23页 |
第三节 寻找非犯罪构成定罪依据的法律条文 | 第23-30页 |
一、 刑法分则中的非犯罪构成定罪依据 | 第24页 |
二、 刑法司法解释中的非犯罪构成定罪依据 | 第24-30页 |
第三章 第三阶:定罪的修正——超法规定罪事由 | 第30-41页 |
第一节 为什么说存在超法规定罪事由 | 第30-33页 |
第二节 “超法规定罪事由”存在的实证 | 第33-40页 |
一、 超法规出罪事由 | 第33-35页 |
二、 超法规入罪事由 | 第35-37页 |
三、 超法规定罪伪饰 | 第37-40页 |
第三节 超法规定罪事由存在的必要检讨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定罪三阶的存在与罪刑法定的尴尬 | 第41-48页 |
第一节 探求罪刑法定的本质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罪刑法定在中国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 超法规定罪事由和罪刑法定 | 第43-48页 |
一、 超法规出罪事由和罪刑法定 | 第44-45页 |
二、 超法规入罪事由和罪刑法定 | 第45-47页 |
三、 超法规定罪伪饰和罪刑法定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定罪三阶之间的影响和互融 | 第48-52页 |
第一节 作为定罪原则的第一阶和作为定罪补充的第二阶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从定罪三阶看制定法与习惯法的互动 | 第49-52页 |
一、 从犯罪构成看制定法的精英意识 | 第49页 |
二、 从超法规定罪事由看习惯法的大众诉求 | 第49-50页 |
三、 从二阶和三阶的关系看民间法和制定法的博弈 | 第50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后 记 | 第58-5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