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地下水论文

ZVI还原技术用于地下水污染物的同步修复及评估预测模拟研究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·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污染概况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主要污染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常见污染物第13-14页
   ·六价铬和硝基氯苯的来源与危害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六价铬的来源与危害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硝基氯苯的来源与危害第15-16页
   ·本文的选题思路第16-19页
第二章 文献综述第19-29页
   ·六价铬和硝基苯、硝基氯苯类废水的水处理技术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六价铬的水处理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硝基氯苯、硝基苯类污染物的水处理技术第20-23页
   ·地下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步修复第23-24页
   ·可渗透反应墙(PRB)技术第24-25页
   ·地下水模拟常用软件第25-2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 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9-35页
   ·零价铁重金属还原和含氯有机物脱氯机理第29页
   ·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试剂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30页
   ·制备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普通Pd/Fe双金属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 ·纳米级Fe的制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纳米级Ni/Fe双金属的制备第31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间歇实验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中试实验第32-33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33页
   ·铁粉及纳米级Fe~0微粒的表征第33-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 催化还原剂表征及降解效果对比第35-40页
   ·扫描电镜图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·比表面积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·纳米级Fe和纳米级Ni/Fe的X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·不同催化还原体系重金属还原和含氯有机物脱氯效果对比第38-3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五章 零价铁还原去除六价铬第40-55页
   ·还原铁粉对六价铬的还原降解第40-46页
     ·还原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第40-41页
     ·Cr(Ⅵ)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值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温度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铁粉投加量的影响第44页
     ·腐殖酸的影响第44-46页
   ·纳米级零价铁对六价铬的还原降解第46-51页
     ·还原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纳米级Fe量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值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  ·铜离子浓度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·Cr(Ⅵ)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淀粉投加量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不同Fe体系Cr(Ⅵ)去除效率的比较第51页
   ·反应动力学模型第51-54页
     ·表观速率常数与铁粉投加量的关系第52页
     ·表观速率常数与初始pH值的关系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表观速率常数与不同类型Fe的关系第53-5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六章 零价铁催化还原降解硝基氯苯第55-73页
   ·Pd/Fe还原降解p-NCB影响因素的研究第55-59页
     ·Pd/Fe投加量对p-NCB还原脱氯的影响第55-56页
     ·钯化率对p-NCB还原脱氯的影响第56页
     ·初始浓度对p-NCB还原脱氯的影响第56-57页
     ·摇床转速的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值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·Pd/Fe还原降解ο-NCB影响因素的研究第59-63页
     ·钯化率对ο-NCB还原脱氯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  ·钯铁量对ο-NCB还原脱氯的影响第61-63页
   ·Pd/Fe对NCBs的还原降解过程第63-66页
     ·NCBs的还原降解过程第63-65页
     ·NCBs结构对反应降解过程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·纳米级Ni/Fe还原降解p-NCB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第66-71页
     ·纳米级Ni/Fe对p-NCB的还原脱氯过程第66-68页
     ·Ni~(2+)浓度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 ·Ni/Fe投加量的影响第69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的影响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值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初始浓度的影响第7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1-73页
第七章 零价铁对Cr(Ⅵ)和p-NCB的同步修复第73-83页
   ·纳米级Fe对Cr(Ⅵ)和p-NCB的同步修复第73-74页
   ·纳米级Fe对Ni(Ⅱ)和p-NCB的同步修复第74-76页
   ·纳米级零价铁对Ni(Ⅱ)的还原第76-77页
   ·纳米级镍铁同步修复Cr(Ⅵ)和p-NCB第77-82页
     ·反应过程各物质浓度变化第77-78页
     ·Ni(Ⅱ)浓度变化对修复效率的影响第78页
     ·Cr(Ⅵ)浓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第78-79页
     ·p-NCB浓度对除铬效率的影响第79-81页
     ·反应温度对脱氯效率的影响第81页
     ·初始pH值对脱氯效率的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2-83页
第八章 零价铁对Cr(Ⅵ)和p-NCB的还原降解机理第83-89页
   ·零价铁还原降解重金属的反应机理第83-85页
   ·零价铁双金属体系对对氯硝基苯还原脱氯的反应机理第85-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8-89页
第九章 地下水污染修复流场数值模拟第89-113页
   ·可渗透反应墙技术第89-91页
     ·基本原理第89页
     ·反应墙的设计第89-91页
   ·数值模拟第91-94页
     ·对流—弥散方程第91-92页
     ·模型概化第92页
     ·定解条件第92-93页
     ·数值方法第93-94页
   ·连续反应单元的设计与模拟第94-104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计第94-95页
     ·主要参数第95-97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敏感性分析第100-104页
   ·地下水流场物理模拟第104-112页
     ·初始条件与边界概化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有效性检验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·模拟结果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模型应用第109-11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2-113页
第十章 结论与展望第113-116页
   ·结论第113-115页
   ·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5页
   ·存在问题与建议第115-116页
附录第116-122页
 附录1 NO_3~-、NO_2~-离子标准曲线(离子色谱法)第116页
 附录2 氨氮(NH_4~+-N)标准曲线(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)第116-117页
 附录3 铁离子标准曲线(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)第117-118页
 附录4 铜离子(Cu~(2+))标准曲线(新亚铜灵萃取分光光度法)第118-119页
 附录5 镍离子(Ni~(2+))标准曲线(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)第119-120页
 附录6 六价铬(Cr(Ⅵ))标准益线(二苯碳肼分光光度法)第120-122页
参考文献第122-128页
致谢第128-129页
作者简介第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运力合作下的集装箱运输路径优化
下一篇: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与干扰技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