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通信论文--数据通信论文--图像通信、多媒体通信论文

二维运动估算中块匹配法的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14页
 1.1 背景意义第9-10页
 1.2 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1.2.1 块匹配法第11页
  1.2.2 光流法第11-12页
  1.2.3 像素递归法第12页
  1.2.4 贝叶斯法第12-13页
 1.3 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页
 1.4 论文结构第13页
 1.5 本章小结第13-14页
第二章 二维运动模型第14-21页
 2.1 二维运动与视在运动第14-18页
  2.1.1 二维运动第14-16页
  2.1.2 对应场和光流场第16-17页
  2.1.3 遮挡问题第17页
  2.1.4 孔径问题第17-18页
 2.2 二维运动场模型第18-20页
  2.2.1 参数模型第18-19页
  2.2.2 非参数模型第19-20页
 2.3 二维运动估算的评价第20页
 2.4 本章小结第20-21页
第三章 二维运动估算方法第21-36页
 3.1 图像强度守恒原理第21-25页
  3.1.1 对应矢量估算第22-23页
  3.1.2 光流矢量估算第23页
  3.1.3 光流方程第23-24页
  3.1.4 位移帧差最小值第24页
  3.1.5 二维运动估算不适定的问题第24-25页
 3.2 光流法第25-28页
  3.2.1 Horn-Schunck法第25-27页
  3.2.2 改进的光流估算方法第27-28页
 3.3 相位相关法第28-29页
  3.3.1 相位相关函数第28-29页
 3.4 匹配法第29-30页
 3.5 像素递归法第30-33页
  3.5.1 Netravali-Robbins算法第31页
  3.5.2 Walker-Rao法第31-32页
  3.5.3 基于块的像素递归法第32-33页
 3.6 贝叶斯法第33-35页
  3.6.1 似然模型第34-35页
  3.6.2 先验模型第35页
 3.7 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四章 传统的块匹配法第36-44页
 4.1 像素与块第36-38页
  4.1.1 像素估算的局限性第36页
  4.1.2 块的优缺点第36-38页
 4.2 块匹配法第38-43页
  4.2.1 块匹配法的两个假设第38页
  4.2.2 块匹配法的定义第38页
  4.2.3 匹配准则第38-39页
  4.2.3 搜索模式第39-43页
   4.2.3.1 全搜索法第40页
   4.2.3.2 三步搜索法第40-41页
   4.2.3.3 交叉搜索第41-42页
   4.2.3.4 菱形搜索第42-43页
 4.3 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五章 自适应的块匹配算法第44-54页
 5.1 传统块匹配法的局限性和改进第44页
 5.2 预测起点第44-48页
  5.2.1 中心偏移特性第45-47页
  5.2.2 预测起点判断运动第47-48页
 5.3 采用多候选值第48-50页
 5.4 八边形的搜索模式第50-52页
  5.4.1 八边形搜索算法第51-52页
  5.4.2 八边形搜索和菱形搜索算法比较第52页
 5.5 自适应的算法第52-53页
 5.6 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六章 实验系统第54-69页
 6.1 测试信号的选择第54-55页
 6.2 基于像素的运动估算第55-60页
  6.2.1 光流法第55-58页
   6.2.1.1 光流法以及改进后的光流法的实验结果第55-58页
  6.2.2 像素递归法第58-60页
   6.2.2.1 像素递归法实验结果第59-60页
  6.2.3 性能比较第60页
 6.3 基于块的运动估算第60-68页
  6.3.1 相位相关法第60-61页
   6.3.1.1 相位相关法实验结果第61页
  6.3.2 块匹配法第61-68页
   6.3.2.1 块匹配法的实验结果第62-68页
 6.4 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结束语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3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3-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C/S结构下数据库信息流转的数字签名技术研究
下一篇:基于J2EE的EAM系统软件架构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