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宋代哲理诗产生的原因 | 第10-30页 |
第一节 政治历史的变革为复兴儒学创造了外部条件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儒学在历史的发展变化中自身孕育着变革的要求 | 第12-23页 |
第三节 魏晋玄言诗对宋代哲理诗的影响 | 第23-30页 |
第二章 宋代哲理诗的美学内涵 | 第30-49页 |
第一节 宋诗的精神追求 | 第30-37页 |
第二节 宋诗的艺术创新 | 第37-41页 |
第三节 宋代哲理诗的主要表达方式 | 第41-49页 |
第三章 宋代哲理文艺观的理论建树 | 第49-59页 |
第一节 对哲理文学本质观的自觉 | 第49-53页 |
第二节 对象征意象特征的深入理解 | 第53-54页 |
第三节 宋人确立了哲理文学的审美范畴“理趣”与“思致” | 第54-56页 |
第四节 “比德”的审美范型在宋代的进一步确立 | 第56-59页 |
第四章 宋代哲理诗对后世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结语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5页 |
后记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