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3页 |
摘要(中文) | 第3-4页 |
摘要(英文) | 第4-6页 |
一 引言:迈克尔.波特及其学术成就简介和本文研究意义 | 第6-7页 |
二 迈克尔.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7-10页 |
(一) 时代背景 | 第7页 |
(二) 关于竞争力的讨论 | 第7-8页 |
(三) 波特教授关于国家竞争力的进一步研究 | 第8-10页 |
三 迈克尔.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8页 |
(一) 钻石理论模型 | 第10-17页 |
1 生产要素-互通有无的根本 | 第11-12页 |
2 需求条件-产业冲刺的动力 | 第12-14页 |
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:休戚与共的优势网络 | 第14页 |
4 企业的战略、结构和同业竞争 | 第14-15页 |
5 两个可变因素:机遇和政府 | 第15-17页 |
(二) 国家发展阶段理论 | 第17-18页 |
四 迈克尔.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学说的理论特色 | 第18-22页 |
(一) 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| 第18-19页 |
(二) 自身的特色 | 第19-20页 |
(三)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性 | 第20-22页 |
五 迈克尔.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学说对中国的意义 | 第22-28页 |
(一) 钻石理论模型与中国的要素分析 | 第22-25页 |
(二) 中国的发展阶段分析 | 第25页 |
(三) 提高我国竞争优势的建议 | 第25-28页 |
六 结论 | 第28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