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2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2-17页 |
1 绪论 | 第17-35页 |
·土钉支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| 第17-21页 |
·土钉支护技术的概念 | 第17-19页 |
·土钉支护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9-21页 |
·土钉支护技术的研究概况 | 第21-30页 |
·国外模型试验 | 第21-23页 |
·国内模型试验 | 第23-24页 |
·现场测试 | 第24-25页 |
·理论分析 | 第25-30页 |
·复合土钉支护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| 第30-33页 |
·土钉支护技术的局限性 | 第30-31页 |
·复合土钉技术的产生 | 第31页 |
·复合土钉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31-32页 |
·复合土钉技术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3页 |
·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| 第33-35页 |
2 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构造 | 第35-43页 |
·土钉支护部分的基本构造 | 第35-37页 |
·土钉 | 第35-36页 |
·喷射混凝土面层 | 第36-37页 |
·排水系统 | 第37页 |
·辅助加固部分的基本构造 | 第37-43页 |
·止水帷幕 | 第38-39页 |
·超前微型桩 | 第39-40页 |
·预注浆处理 | 第40页 |
·超前土钉支护 | 第40页 |
·预应力锚索(杆) | 第40-41页 |
·桩锚支护 | 第41-43页 |
3 复合土钉支护结构现场原位试验及支护机理分析 | 第43-93页 |
·试验的工程背景 | 第43-45页 |
·复合土钉支护结构试验 | 第45-54页 |
·试验目的 | 第45页 |
·试验方案 | 第45-46页 |
·试验装置 | 第46-54页 |
·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4-83页 |
·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| 第54-61页 |
·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内力分析 | 第61-76页 |
·土钉、锚索拉拔试验 | 第76-78页 |
·水土压力分布规律 | 第78-81页 |
·地下水位 | 第81-82页 |
·爆破震动荷载对土-土钉耦合体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·复合土钉支护作用机理分析 | 第83-90页 |
·土钉、预应力锚索与土体的相互作用 | 第83-86页 |
·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| 第86-90页 |
·小结 | 第90-93页 |
4 复合土钉施工的三维数值动态模拟分析 | 第93-123页 |
·概述 | 第93页 |
·FLAC-3D 软件介绍 | 第93-98页 |
·FLAC 3D 程序基本特点 | 第93-95页 |
·FLAC 3D 程序基本原理 | 第95-97页 |
·FLAC 3D 程序求解问题一般过程 | 第97-98页 |
·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的建立 | 第98-103页 |
·选用的结构单元 | 第98-100页 |
·土体的本构模型 | 第100-102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102-103页 |
·建立模型 | 第103页 |
·参数的神经网络智能反演分析 | 第103-110页 |
·概述 | 第103-104页 |
·智能反演分析思路及算法 | 第104-107页 |
·反演分析计算过程 | 第107-110页 |
·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 | 第110-121页 |
·水平位移特征 | 第110-113页 |
·竖直位移特征 | 第113-116页 |
·结构内力特征 | 第116-119页 |
·土体应力应变特征 | 第119-121页 |
·小结 | 第121-123页 |
5 复合土钉支护的施工 | 第123-149页 |
·概述 | 第123-126页 |
·施工准备 | 第123页 |
·施工机具 | 第123-125页 |
·施工工艺 | 第125-126页 |
·土钉施工及质量控制 | 第126-127页 |
·土钉施工的技术要求 | 第126-127页 |
·土钉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| 第127页 |
·预应力锚索施工及质量控制 | 第127-132页 |
·锚索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 | 第127-129页 |
·锚索施工的防腐处理 | 第129-131页 |
·锚索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| 第131-132页 |
·喷射混凝土施工及质量控制 | 第132-133页 |
·喷射混凝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| 第132-133页 |
·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验 | 第133页 |
·施工中特殊情况处理 | 第133-138页 |
·“微型桩+土钉+预应力锚索+桩锚支护”组合支护体系 | 第134页 |
·土钉+超前钢花管支护 | 第134-136页 |
·“桩锚+格构梁柱”组合支护 | 第136-137页 |
·“微型桩+土钉+预应力锚索”复合土钉支护 | 第137-138页 |
·信息化施工与动态设计 | 第138-142页 |
·概述 | 第138-140页 |
·基坑北侧EFG 段加固处理 | 第140-142页 |
·工程事故分析 | 第142-147页 |
·基坑西侧整体失稳破坏事故分析 | 第142-145页 |
·基坑南侧西端优势滑裂面的形成及发育 | 第145-147页 |
·小结 | 第147-14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49-153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建议 | 第149-151页 |
·后续问题的展望 | 第151-153页 |
致谢 | 第153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59页 |
附录 A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59-161页 |
附录 B:FLAC 3D 数值模拟分析源程序 | 第161-175页 |
独创性声明 | 第175页 |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1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