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理论论文--农业计划与管理论文--农业系统工程论文

农业耦合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--以马坪镇为实验区

第一篇 农业耦合系统理论研究第1-84页
 第1章 绪论第12-48页
  1 农业系统学理论及其研究进展第12-21页
   ·农业系统相关概念简介第12-16页
     ·农业的概念及其内部结构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系统科学的相关概念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农业系统研究的概念及其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·农业系统研究进展第16-21页
     ·农业系统研究的国外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农业系统研究的国内进展第19-21页
  2 农业耦合系统的概念、耦合的必要性和研究意义第21-37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概念及其内涵第21-24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相关概念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概念与内涵第23-24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与其他农业模式的关系第24-27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与持续农业的联系和区别第25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与生态农业的联系和区别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与特色农业的联系和区别第26-27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第27-34页
     ·农业资源的特性决定其开发时进行系统耦合的必要性第28-31页
     ·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农业耦合系统建设的必要性第31-34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研究意义第34-37页
  3 农业耦合系统研究进展及其主要研究内容第37-40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研究进展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研究的历史基础阶段第37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研究进展第37-39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研究的目的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0页
  4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意义第40-4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第40-41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41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41-42页
  本章小结第42-43页
  参考文献第43-48页
 第2章 农业耦合系统的理论基础第48-65页
  1 农业耦合系统的基本理论第48-53页
   ·农业系统学理论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农业系统耗散结构理论第48页
     ·农业系统动力反馈理论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农产循环系统理论第49-50页
   ·生态学理论第50-53页
     ·种群生态学理论第51页
     ·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景观生态学理论第52页
     ·生态位理论第52-53页
   ·经济学理论第53页
     ·产业经济学理论第53页
     ·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第53页
  2 农业耦合系统耦合的基本原则第53-55页
   ·整体效应原则第54页
   ·综合效益原则第54页
   ·“三个协调”原则第54页
   ·因地制宜原则第54-55页
   ·市场导向原则第55页
  3 农业耦合系统的驱动力分析第55-59页
   ·自然驱动力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驱动力第55页
     ·自然条件区域分异产生的驱动力第55-56页
   ·人为驱动力第56-59页
     ·科学技术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市场规律第57页
     ·人口增长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社会需求第58页
     ·制度与政策第58-59页
  4 农业耦合系统的耦合键、耦合类型及耦合度第59-61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耦合键与耦合类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生态耦合键与生态耦合第59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耦合键与社会经济耦合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空间耦合键与空间耦合第60页
     ·时间耦合键与时间耦合第60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耦合度第60-61页
     ·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第61页
     ·耦合系统的总耦合度第61页
  本章小结第61-63页
  参考文献第63-65页
 第3章 农业耦合系统的结构、功能与特性第65-84页
  1 农业耦合系统的结构第65-75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空间结构第65-69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空间结构的内涵及属性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空间结构的基本类型第67-69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时间结构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时间结构的内涵及属性第69-70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时间结构的基本类型第70-71页
   ·农业藕合系统的生态位结构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生态位理论及农业耦合系统生态位结构的内涵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生态位结构的基本类型第72-73页
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的生产层结构及耦合键第73-75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生产层结构的内涵第73页
     ·农业耦合系统生产层结构的基本类型第73-75页
  2 农业耦合系统的功能第75-77页
   ·具有较高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第75-76页
   ·具有较高的输入输出水平和资源转化率第76页
   ·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加工率第76页
   ·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76-77页
   ·具有较高的组织程度第77页
  3 农业耦合系统的特性第77-81页
   ·结构性第77页
   ·整体性第77-78页
   ·层次性第78-79页
   ·集约性第79页
   ·多样性第79页
   ·开放性第79-80页
   ·系统动力学特性第80-81页
  本章小结第81-82页
  参考文献第82-84页
第二篇 农业耦合系统的区域研究第84-129页
 第4章 马坪镇建设农业耦合系统的资源条件辨识第84-106页
  1 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分析第84-94页
   ·地貌类型及特点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地貌的形成第84页
     ·地貌类型的特点第84-85页
   ·土壤条件第85-86页
   ·土地资源及其特点第86-93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特点第86-87页
     ·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和效益第87-88页
     ·土地适宜性评价第88-93页
   ·气候资源第93-94页
   ·水资源第94页
   ·生物资源第94页
  2 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条件分析第94-97页
   ·农业区位第94-95页
   ·农村劳动力第95页
   ·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第95-97页
   ·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第97页
  3 马坪镇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(MARMIS)第97-104页
   ·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发展概述第97-98页
   ·MARMIS的目标及任务第98-99页
   ·MARMIS的总体设计第99-100页
   ·MARMIS的软硬件配置及其内部结构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硬件配置第100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软件选型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MARMIS数据库的建立第101页
     ·MARMIS模型库的设计与建立第101页
   ·MARMIS的界面与基本功能第101-104页
  本章小结第104-105页
  参考文献第105-106页
 第5章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建设及其效益分析第106-129页
  1 马坪镇原农业生产系统的特性分析第106-109页
   ·农业自然资源评价及诊断第106页
   ·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评价及诊断第106-107页
   ·马坪镇原农业生产系统评价及诊断第107-109页
  2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第109页
  3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特色主导产业的选择第109-111页
  4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建设的模式第111-113页
  5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建设的效益分析第113-122页
   ·生态效益第114-119页
     ·果园生态栽培实验点研究第114-117页
     ·农田生态效应研究第117-119页
   ·经济效益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·草-牧-菌-沼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“稻菇畜”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第120-121页
   ·社会效益第121-122页
  6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第122-126页
   ·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结构的资源背景分析第122-123页
   ·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的结构合理化分析第123-125页
   ·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及耦合度分析第125-126页
  本章小结第126-127页
  参考文献第127-129页
第三篇 农业耦合系统控制研究第129-161页
 第6章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系统动力学建模第129-146页
  1 系统动力学及其开发工具简介第129-131页
   ·系统动力学简介第129-130页
   ·STELLA简介第130-131页
  2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第131-136页
   ·建模的总体思路第131-132页
   ·模型的结构第132-136页
     ·模型的总体结构第132-133页
     ·模型子系统结构简述第133-136页
  3 系统发展方案设计及系统仿真模拟第136-143页
   ·可控变量的选择第136-138页
   ·系统发展方案的选择第138页
   ·系统仿真模拟及其结果分析第138-143页
     ·系统动态仿真的总体方向第138-140页
     ·模拟调控在农业耦合系统子系统内部的表现第140-143页
  本章小结第143-145页
  参考文献第145-146页
 第7章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的优化设计第146-158页
  1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建设规划第146-147页
   ·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建设规划的目标第146页
   ·优化设计的内容第146-147页
  2 马坪镇农业耦合系统各农业开发区与开发模式第147-156页
   ·东部水陆立体种养农业开发区第147-150页
     ·基础条件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·发展方向第148-150页
   ·北部高丘立体种养农业开发区第150-151页
     ·基础条件第150页
     ·发展方向第150-151页
   ·中南部平地台地农业综合开发区第151-153页
     ·基础条件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发展方向第152-153页
   ·西部低丘观光农业开发区第153-156页
     ·基础条件第153页
     ·发展方向第153-156页
  本章小结第156-157页
  参考文献第157-158页
 第8章 研究结果与展望第158-161页
  1 基本结论第158-159页
  2 主要创新点第159-160页
  3 研究展望第160-161页
附录第161-170页

论文共1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生命在压抑中喷发的诗情--牛汉的潜在写作论稿
下一篇: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