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·自组装单分子膜(SAMs)的类型 | 第12-14页 |
·SAMs概述 | 第12页 |
·金表面SAMs体系的类型 | 第12-13页 |
·硒硫杂环化合物在金表面的SAMs | 第13-14页 |
·SAMs的表征 | 第14-18页 |
·电化学表征 | 第15-16页 |
·谱学测定 | 第16页 |
·显微镜测定方法 | 第16-18页 |
·自组装膜表面的湿润性 | 第18页 |
·SAMs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目标与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硫杂环化合物在金表面自组装膜的电化学性质 | 第21-34页 |
·引言 | 第21-22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22-23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22页 |
·自组装膜电极的制备 | 第22页 |
·电化学测定 | 第22-2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23-34页 |
·TCA(SAMs)/Au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| 第23-26页 |
·Fe(CN)_6~(4-/3-)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 | 第23-24页 |
·TCA(SAMs)/Au膜电极的电极界面电容 | 第24-26页 |
·组装机理初步探讨 | 第26页 |
·噻吩衍生物在金表面的成膜作用 | 第26-28页 |
·噻吩类杂环化合物膜电极的电极界面电容 | 第28-29页 |
·超声处理对TP、TPT膜电极的影响 | 第29-31页 |
·润湿性研究 | 第31页 |
·电子传递机理初探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硒杂环化合物在金表面自组装的溶剂效应与组装动力学 | 第34-40页 |
·引言 | 第3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4-35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34-35页 |
·自组装膜的制备与表征 | 第35页 |
·自组装膜的制备 | 第35页 |
·自组装膜的表征 | 第3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0页 |
·溶剂对NS(SAMs)/Au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溶剂对NS(SAMs)/Au电极的界面电容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NS在金表面的自组装成膜动力学 | 第37-38页 |
·溶剂效应的影响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硒杂环化合物在金表面的自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质 | 第40-47页 |
·引言 | 第40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0-41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40页 |
·溶液的配制 | 第40-41页 |
·自组装膜的构建 | 第41页 |
·自组装膜的电化学表征 | 第4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7页 |
·硒杂环化合物修饰电极在K_4Fe(CN)_6溶液中的CV性质 | 第41-42页 |
·硒杂环化合物修饰膜电极的还原性质 | 第42-43页 |
·硒杂环化合物溶液的电化学性质 | 第43-45页 |
·硒杂环化合物的界面微分充电电容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硒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| 第47-53页 |
·引言 | 第4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7-48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47-48页 |
·硒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| 第48页 |
·液相及固相合成 | 第48页 |
·微波固相合成 | 第48页 |
·表征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3页 |
·表征结果 | 第48-50页 |
·产率和反应时间 | 第50-51页 |
·讨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9页 |
附录Ⅰ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9-60页 |
附录Ⅱ 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