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声明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缩略词(Abbreviations) | 第9-11页 |
目录 | 第11-14页 |
1.文献综述 | 第14-27页 |
1.1.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| 第14-15页 |
1.2.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| 第15-17页 |
1.3.转基因作物的安全对策 | 第17-25页 |
1.3.1.基因删除技术 | 第17-20页 |
1.3.2.安全标记基因 | 第20-25页 |
1.4.蓝猪耳的组织培养及基因转化研究 | 第25-26页 |
1.4.1.蓝猪耳组织培养研究 | 第25-26页 |
1.4.2.蓝猪耳遗传转化的研究 | 第26页 |
1.5.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6-27页 |
2.蓝猪耳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 | 第27-36页 |
2.1.蓝猪耳叶片外植体再生植株条件的优化 | 第27-30页 |
2.1.1.材料与方法 | 第27-28页 |
2.1.2.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1.3.结论与讨论 | 第30页 |
2.2TDZ诱导高效蓝猪耳根再生体系的建立 | 第30-36页 |
2.2.1.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2.2.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4页 |
2.2.3.结论和讨论 | 第34-36页 |
3.PMI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36-51页 |
3.1.试验材料 | 第36-38页 |
3.1.1.载体与菌株 | 第36页 |
3.1.2.主要试剂 | 第36-38页 |
3.2.试验方法 | 第38-45页 |
3.2.1.PMI基因的克隆 | 第38-41页 |
3.2.2.PMI基因的检测和测序 | 第41-42页 |
3.2.3.表达载体pHQMK的构建 | 第42-44页 |
3.2.4.工程菌的制备 | 第44-45页 |
3.3.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9页 |
3.3.1.PMI基因的克隆 | 第45页 |
3.3.2.PMI基因的检测和测序 | 第45-47页 |
3.3.3.表达载体pHQMK的构建 | 第47-48页 |
3.3.4.工程菌的制备 | 第48-49页 |
3.4.讨论: | 第49-51页 |
4.以PMI为选择标记基因转化蓝猪耳的研究 | 第51-60页 |
4.1.甘露糖选择压的确定 | 第51-56页 |
4.1.1.材料与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1.2.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5页 |
4.1.3.讨论 | 第55-56页 |
4.2.农杆菌的活化与外植体的浸染 | 第56-60页 |
4.2.1.试验材料 | 第56-57页 |
4.2.2.试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4.2.3.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转基因植株的检测与鉴定 | 第60-72页 |
5.1.蓝猪耳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60-61页 |
5.2.PCR检测转基因植株的潮霉素抗性基因 | 第61-63页 |
5.2.1.材料与药品 | 第61页 |
5.2.2.PCR反应: | 第61-62页 |
5.2.3.结果与分析: | 第62-63页 |
5.3.Southern blot分析 | 第63-69页 |
5.3.1.试验材料与药品 | 第63页 |
5.3.2.试验操作步骤 | 第63-67页 |
5.3.3.结果与分析 | 第67-69页 |
5.4.氯酚红试验检测PMI基因表达及6—磷酸甘露糖异构酶活性 | 第69-70页 |
5.4.1.原理 | 第69页 |
5.4.2.材料与方法 | 第69-70页 |
5.4.3.结果与分析 | 第70页 |
5.5.讨论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致谢 | 第79-80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| 第80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