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16页 |
·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意义 | 第8-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·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| 第9-10页 |
·劳动力转移研究综述 | 第10-13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思路、目的和基本方法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思路、目的 | 第14页 |
·研究的基本方法 | 第14页 |
·创新之处及有待改进的地方 | 第14-16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·有待改进的地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我国剩余劳动力的特征及转移存在的问题 | 第16-24页 |
·剩余劳动力的概念和数量测算 | 第16-18页 |
·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| 第16-17页 |
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 | 第17-18页 |
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特征 | 第18-21页 |
·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| 第18-20页 |
·法律意识单薄,思想素质不高 | 第20-21页 |
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| 第21-24页 |
·转移不足 | 第21-22页 |
·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| 第22页 |
·转移的产业层次低 | 第22-23页 |
·转移的巩固率低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我国劳动力转移效益、阻碍因素及主要阻碍因素分析 | 第24-33页 |
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效益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宏观经济效益 | 第24-25页 |
·微观经济效益 | 第25-26页 |
·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碍因素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土地制度 | 第26-27页 |
·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| 第27-28页 |
·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| 第28-29页 |
·就业信息供给制度 | 第29页 |
·劳动力自身素质不高是阻碍转移的主要因素 | 第29-33页 |
·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制约着转移 | 第30-31页 |
·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导致接受、处理信息能力弱阻碍着转移 | 第31页 |
·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导致就业渠道窄阻碍着劳动力转移 | 第31-32页 |
·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导致的适应能力差阻碍劳动力的转移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分析 | 第33-49页 |
·人力资本概念、形成和特征 | 第33-36页 |
·人力资本概念 | 第33-34页 |
·人力资本的形成 | 第34页 |
·人力资本的特征 | 第34-36页 |
·引进了人力资本因素的托达罗模型 | 第36-40页 |
·托达罗模型的含义及其对劳动力转移的意义 | 第36-37页 |
·引进了人力资本因素的托达罗模型 | 第37-40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在劳动力转移中的效应分析 | 第40-43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决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持续性 | 第40-41页 |
·健康投资是劳动力转移的保障 | 第41页 |
·示范效应和回流效应 | 第41-42页 |
·信息获取效应 | 第42-43页 |
·心理适应效应 | 第43页 |
·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分析 | 第43-46页 |
·人力资本与劳动者收入相关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最佳人力资本投资量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估算 | 第46-49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粗略估算模型——内含报酬率法 | 第46-47页 |
·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的收入函数法测算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劳动力转移中人力资本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| 第49-53页 |
·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| 第49-50页 |
·不确定性和风险产生的原因 | 第49页 |
·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类型 | 第49-50页 |
·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| 第50-53页 |
·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识别 | 第50-51页 |
·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规避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| 第53-59页 |
·增加对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投入 | 第53-55页 |
·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,改变教育方式 | 第53-54页 |
·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| 第54-55页 |
·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,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健康投资 | 第55页 |
·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,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| 第55-57页 |
·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服务信息网络和信息发布制度 | 第57-59页 |
第七章 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后记 | 第63-64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