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重声明 | 第1-4页 |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8页 |
前言 | 第8-9页 |
第一部分: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分析 | 第9-17页 |
一、分析的逻辑起点: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功能 | 第9-11页 |
二、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分析 | 第11-15页 |
三、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带来的困惑 | 第15-17页 |
第二部分:三种土地所有权改造方案的比较分析 | 第17-24页 |
一、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造方案的比较标准 | 第17-19页 |
(一) 所有权的功能是首要标准 | 第17-18页 |
(二) 次要标准是方案的可行性 | 第18-19页 |
二、“私有化”方案评析 | 第19-20页 |
三、“国有化”方案评析 | 第20-22页 |
四、“集体所有权改良”方案评析 | 第22-24页 |
第三部分:重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和客体 | 第24-30页 |
一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| 第24-28页 |
(一) 农村土地应统一为村集体所有。 | 第24-25页 |
(二) 明确农村土地“集体所有”的内涵。 | 第25-28页 |
二、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 | 第28-30页 |
第四部分: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和实现机制 | 第30-38页 |
一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分析 | 第30-34页 |
二、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机制 | 第34-38页 |
(一) 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权力机构 | 第34-35页 |
(二) 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执行机构 | 第35-38页 |
第五部分:保障农村集体成员对土地利益的实现 | 第38-45页 |
一、“成员个体土地利益”的含义 | 第38-39页 |
二、无承包土地的集体成员的土地收益权的实现途径 | 第39-40页 |
三、年老无劳动能力的集体成员的土地收益权的实现途径 | 第40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