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补肾健脑针法”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
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| 第13-26页 |
1 祖国医学对脑性瘫痪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| 第13-20页 |
·中医古代文献对CP的记载 | 第13页 |
·中医学对CP认识 | 第13-20页 |
·肾脑生理功能与CP的关系 | 第13-15页 |
·对CP病因的认识 | 第15页 |
·对CP病机认识 | 第15-16页 |
·CP的辨证分型 | 第16-17页 |
·CP的针灸治疗 | 第17-19页 |
·“补肾健脑针法”治疗小儿脑瘫 | 第19-20页 |
2 现代医学对脑性瘫痪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| 第20-26页 |
·CP的病因病机认识 | 第20-22页 |
·CP的病因认识 | 第20-21页 |
·病理生理学改变 | 第21-22页 |
·发病机制 | 第22页 |
·痉挛性脑瘫的临床表现 | 第22页 |
·CP的治疗进展 | 第22-26页 |
·康复训练 | 第23页 |
·药物疗法 | 第23-24页 |
·手术治疗 | 第24页 |
·其他疗法 | 第24-25页 |
·总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6-47页 |
1 资料 | 第26-29页 |
·一般资料 | 第26-27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27-29页 |
·小儿脑性瘫痪的西医诊断标准 | 第27-28页 |
·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| 第28页 |
·病例选择 | 第28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28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28页 |
·病例中止标准 | 第28页 |
·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病例的剔除 | 第29页 |
2 治疗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治疗组 | 第29-30页 |
·补肾健脑针法 | 第29页 |
·选穴 | 第29页 |
·操作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疗程 | 第30页 |
·康复训练 | 第30页 |
·对照组 | 第30页 |
·观察方法 | 第30页 |
·观察项目 | 第30页 |
·安全性观察 | 第30页 |
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 | 第30-31页 |
·统计方法 | 第31页 |
3 研究结果 | 第31-41页 |
·效应分析 | 第31-41页 |
·安全性指标及不良事件分析 | 第41页 |
·安全性小结 | 第41页 |
4 讨论 | 第41-45页 |
·从肾脑论治痉挛性小儿脑瘫 | 第41-43页 |
·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有效性小结 | 第43-45页 |
·MAS和ADL之间的关联性 | 第45页 |
·病例脱落原因说明 | 第45页 |
5 结论 | 第45页 |
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| 第45-46页 |
7 展望 | 第46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