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一、生态环境代价——人类社会发展难以回避的问题 | 第9-17页 |
(一) 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4页 |
1、生态环境代价的涵义 | 第9-11页 |
2、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的历史性与现实性考察 | 第11-14页 |
(二) 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研究的重要性 | 第14-17页 |
1、转型期我国支付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 | 第14-15页 |
2、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二、转型期我国的生态环境代价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| 第17-36页 |
(一) 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问题概况 | 第17-20页 |
1、自然资源的浪费 | 第17-19页 |
2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| 第19-20页 |
(二) 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的特征分析 | 第20-22页 |
1、生态环境代价的控制难度大 | 第20-21页 |
2、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结构复杂 | 第21-22页 |
3、生态环境代价产生的原因多元化 | 第22页 |
(三)、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| 第22-36页 |
1、分析我国转型期生态环境代价成因的方法 | 第22-23页 |
2、当代生态环境代价产生的一般原因 | 第23-28页 |
3、转型期我国生态环境代价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28-36页 |
三、控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代价的对策 | 第36-51页 |
(一) 正确控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代价的基本要求 | 第37-39页 |
1、坚持以正确的代价理论为指导,树立生态环境代价意识 | 第37页 |
2、坚持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 | 第37-38页 |
3、坚持代价的技术控制与社会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| 第38-39页 |
(二) 控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代价的基本对策 | 第39-51页 |
1、树立科学发展观,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| 第40-42页 |
2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,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| 第42-44页 |
3、加强法制建设,提高环境执法能力 | 第44-45页 |
4、抓好环境教育,增强公众的环境意识 | 第45-47页 |
5、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恢复、建设和保护工作 | 第47-48页 |
6、控制人口增长,缩小贫富差距,减轻环境压力 | 第48-50页 |
7、积极参与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后记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