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大气科学(气象学)论文--气候学论文--气候资料论文

中国部分区域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及大尺度机制

中文摘要第1-9页
英文摘要第9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0页
 1.1 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1.2 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研究进展第12-17页
  1.2.1 关于亚洲季风系区水汽收支的研究概况第12-13页
  1.2.2 关于中国大陆降水的水汽输送的研究概况第13-17页
 1.3 关于低频振荡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1.4 存在的问题和本文研究的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 资料及研究方法第20-23页
 2.1 资料说明第20页
 2.2 方法说明第20-23页
第三章 长江上游夏季强降水特征及其水汽来源第23-32页
 3.1 长江上游地区暴雨特征第23-24页
 3.2 长江上游夏季暴雨的水汽输送特征及暴雨期逐日水汽输送变化第24-26页
 3.3 川东地区夏季暴雨的水汽来源第26-28页
 3.4 川西地区夏季暴雨的水汽来源第28-30页
 3.5 本章结论与讨论第30-32页
第四章 中国华北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及可能机制第32-37页
 4.1 中国华北地区暴雨特征第32页
 4.2 华北地区夏季暴雨的合成水汽输送特征第32-33页
 4.3 华北地区夏季暴雨期水汽输送逐日变化特征第33页
 4.4 华北地区夏季暴雨期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第33-34页
 4.5 华北地区夏季暴雨期水汽输送的相关分析第34-35页
 4.6 华北地区夏季暴雨的水汽输送机制讨论第35页
 4.7 本章结论第35-37页
第五章 中国东北地区夏季强降水的水汽来源第37-41页
 5.1 中国东北地区暴雨特征第37页
 5.2 东北地区夏季暴雨的合成水汽输送特征第37-38页
 5.3 东北地区夏季暴雨期水汽输送逐日变化特征第38-39页
 5.4 东北地区夏季暴雨期水汽输送异常特征第39页
 5.5 东北地区夏季暴雨期水汽输送的相关分析第39-40页
 5.6 本章结论第40-41页
第六章 1998年中国夏季暴雨形成的大尺度机制第41-49页
 6.1 1998年中国夏季区域降水及水汽输送的低频变化特征第41-42页
 6.2 1998年夏季低频水汽输送场、风场的经向、纬向传播特征第42-44页
 6.3 1998年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场的低频演变特征第44-46页
 6.4 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水汽输送的低频变化特征第46-47页
 6.5 本章结论与讨论第47-49页
第七章 全文总结和讨论第49-52页
致谢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论文附图第57-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纺中空长丝的工艺设计和结构性能研究
下一篇:超细旦涤纶长丝加工技术研究(POY-DTY路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