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一章 引言 | 第1-9页 |
| ·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| 第7-8页 |
| ·国内研究情况 | 第8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8-9页 |
| 第二章 梳棉机机型的发展 | 第9-28页 |
| ·第一代设备(11 型设备) | 第9-10页 |
| ·第二代设备(A 型设备) | 第10-15页 |
| ·第三代设备(FA 型设备) | 第15-24页 |
| ·第四代设备(F1 型设备) | 第24-28页 |
| 第三章 工艺技术理论研究史 | 第28-55页 |
| ·关于适应高产梳棉机的附加梳理部件的研究 | 第29-42页 |
| ·给棉部件的研制 | 第29-30页 |
| ·刺辊部分分梳作用的改善 | 第30-34页 |
| ·研制多刺辊梳棉机 | 第34-36页 |
| ·研制在机后锡林后罩板处刺辊上方,或机前道夫上方锡林前罩板处加装固定盖板或预梳板 | 第36-38页 |
| ·在锡林后部加装后固定盖板 | 第36-37页 |
| ·在锡林前部加装前固定盖板 | 第37-38页 |
| ·在锡林后部刺辊上方增设分梳辊 | 第38-39页 |
| ·改善锡林——盖板间的梳理作用 | 第39-41页 |
| ·研制回转罗拉和窄盖板 | 第41-42页 |
| ·合理的放气吸尘排杂系统 | 第42-46页 |
| ·适应高速生产的梳棉机剥棉机构和安全防轧措施 | 第46-48页 |
| ·剥棉机构 | 第46-47页 |
| ·安全防轧措施 | 第47-48页 |
| ·梳棉机传动系统、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进与应用 | 第48-50页 |
| ·国内外自调匀整系统的研究状况 | 第50-52页 |
| ·改进结构设计,提高制造质量 | 第52-54页 |
| ·改进三滚筒的结构及加工工艺,提高精度 | 第52页 |
| ·改进圆墙板、曲轨、前后罩板、盖板、漏底、给棉板、机架等主要件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 | 第52-54页 |
| ·改进机内部件结构,提高表面光洁度,防止挂花 | 第54-55页 |
| 第四章 针布发展史 | 第55-64页 |
| ·针布发展史的大致经历划分为五个阶段 | 第55-59页 |
| ·新型针布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| 第59-62页 |
| ·我国新型针布的进展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62-64页 |
| 第五章 总结 | 第64-6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-71页 |
| 致谢 | 第71-72页 |
| 详细摘要 | 第72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