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1 绪论 | 第7-14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1.1.1 装甲车辆论证工作的重要意义 | 第7页 |
1.1.2 课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1.2.1 车辆论证研究现状 | 第8-10页 |
1.2.2 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| 第10-12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结构安排 | 第13-14页 |
2 车辆系统的对象分析及数学模型 | 第14-32页 |
2.1 面向对象的建模理论 | 第14-16页 |
2.1.1 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 | 第14页 |
2.1.2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| 第14-15页 |
2.1.3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的优点 | 第15-16页 |
2.2 车辆动力学系统对象的确定与分析 | 第16-21页 |
2.2.1 车辆动力学系统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.2 车辆动力学系统对象的确定与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2.3 系统类图的建立 | 第19-21页 |
2.3 车辆动力学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1-32页 |
2.3.1 发动机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3.2 传动系模型 | 第22-24页 |
2.3.3 转向系模型 | 第24页 |
2.3.4 制动系模型 | 第24-25页 |
2.3.5 车轮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3.6 车身模型 | 第28-30页 |
2.3.7 行驶阻力模型 | 第30-32页 |
3 车辆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2-50页 |
3.1 仿真工具Matlab/Simulink简介 | 第32-35页 |
3.1.1 Matlab简介 | 第32页 |
3.1.2 动态仿真工具Simulink | 第32-33页 |
3.1.3 子系统与模块封装技术 | 第33-34页 |
3.1.4 M函数和S函数编写应用技术 | 第34-35页 |
3.2 车辆子系统仿真模型 | 第35-42页 |
3.2.1 发动机 | 第35-36页 |
3.2.2 传动系 | 第36-37页 |
3.2.3 转向系 | 第37页 |
3.2.4 制动系 | 第37-38页 |
3.2.5 车轮 | 第38-41页 |
3.2.6 车身 | 第41-42页 |
3.2.7 行驶阻力 | 第42页 |
3.3 车辆系统的仿真模型与分析 | 第42-50页 |
3.3.1 车辆系统的仿真模型 | 第42-44页 |
3.3.2 仿真实例 | 第44-50页 |
4 车辆技术指标经验确定方法 | 第50-54页 |
4.1 经验确定方法的必要性 | 第50页 |
4.2 车辆技术指标体系 | 第50-51页 |
4.3 车辆技术指标的经验确定方法 | 第51-54页 |
4.3.1 经验公式的确定方法 | 第52-53页 |
4.3.2 文字描述的确定方法 | 第53-54页 |
5 车辆指标论证动力学支持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| 第54-66页 |
5.1 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| 第54-55页 |
5.1.1 开发平台 | 第54页 |
5.1.2 开发工具 | 第54-55页 |
5.2 车辆指标论证动力学支持系统的开发 | 第55-66页 |
5.2.1 装甲车辆型号论证系统简介 | 第55-56页 |
5.2.2 动力学支持系统的开发 | 第56-62页 |
5.2.3 Java和 Matlab/Simulink通信的实现 | 第62-66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