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

独创性声明第1页
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4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目录第7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17页
 1.1 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和内容第10-11页
 1.2 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第11-13页
  1.2.1 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背景及意义第11页
  1.2.2 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主要应用技术第11-12页
  1.2.3 车辆牌照自动识别系统的发展与现状第12-13页
  1.2.4 我国车辆牌照识别的特殊性第13页
 1.3 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7页
  1.3.1 LPR整体系统组成第14页
  1.3.2 课题的任务第14-15页
  1.3.3 课题性质第15页
  1.3.4 实验条件第15-16页
  1.3.5 论文结构第16-17页
第二章 车辆牌照识别系统设计与构成第17-21页
 2.1 车牌概述第17页
 2.2 LPR系统构成与软件设计第17-19页
 2.3 图像采集第19-20页
  2.3.1 摄像头第19页
  2.3.2 采集卡第19-20页
 2.4 系统评价指标第20-21页
第三章 车辆牌照定位第21-36页
 3.1 图像分割技术第21-22页
  3.1.1 图像分割定义及其意义第21页
  3.1.2 图像分割分类第21-22页
  3.1.3 结合新理论的图像分割技术第22页
 3.2 车辆牌照定位技术介绍第22-23页
 3.3 车牌定位预处理第23-29页
  3.3.1 灰度变换第23-24页
  3.3.2 边缘检测算子第24-26页
  3.3.3 Sobel边缘检测第26-27页
  3.3.4 纵向边缘检测第27-29页
 3.4 车牌粗定位第29-33页
  3.4.1 投影法第29-30页
  3.4.2 粗定位车牌上下边界第30-31页
  3.4.3 粗定位车牌左右边界第31-32页
  3.4.4 粗定位效果分析第32-33页
 3.5 车牌细定位第33-36页
  3.5.1 细定位车牌上下边界第33-34页
  3.5.2 细定位车牌左右边界第34-35页
  3.5.3 细定位效果分析第35-36页
第四章 字符分割预处理第36-47页
 4.1 对比度拉伸第36-37页
 4.2 二值化第37-43页
  4.2.1 二值化的基本要求第38页
  4.2.2 基于空间分布的二值化算法第38-40页
  4.2.3 Bernsen算法第40页
  4.2.4 Bernsen算法缺点分析第40-41页
  4.2.5 改进的Bernsen算法第41-42页
  4.2.6 二维图像局部窗口内极值快速算法第42页
  4.2.7 二值化效果分析第42-43页
 4.3 倾斜牌照的校正算法第43-47页
  4.3.1 牌照上下边沿的检测第43页
  4.3.2 Hough倾斜校正算法第43-44页
  4.3.3 牌照图像的几何变换第44-45页
  4.3.4 倾斜校正效果分析第45-47页
第五章 字符分割第47-57页
 5.1 传统的字符分割算法分类第47页
 5.2 字符分割的基本思想第47-48页
 5.3 粗分割字符第48-50页
 5.4 细分割字符第50-52页
  5.4.1 字符区域的分裂第50-51页
  5.4.2 字符区域的合并第51-52页
 5.5 字符分割效果分析第52-53页
 5.6 气泡法除躁第53-55页
  5.6.1 气泡法原理第53-54页
  5.6.2 气泡法除躁原理第54-55页
 5.7 字符分割除躁效果分析第55-57页
第六章 字符识别第57-76页
 6.1 字符识别原理介绍第57-61页
  6.1.1 模式识别基本原理第57-59页
  6.1.2 字符识别的发展及汉字识别的特点第59-61页
 6.2 字符归一化处理第61-62页
  6.2.1 分裂合并的归一化方法第61页
  6.2.2 插值变换的归一化方法第61-62页
 6.3 字符特征的选择第62-64页
  6.3.1 基于统计量的粗网格特征与外围特征第63页
  6.3.2 四周编码第63页
  6.3.3 水平垂直交叉点特征第63页
  6.3.4 水平垂直投影特征第63-64页
 6.4 主成分分析第64-69页
  6.4.1 基本思想第64-65页
  6.4.2 总体主成分第65-67页
  6.4.3 样本主成分第67-68页
  6.4.4 主成分分析的实验结果第68-69页
 6.5 近邻法第69-73页
  6.5.1 最近邻法和k-近邻法的决策规则及最近邻法的优缺点第69-71页
  6.5.2 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第71-73页
  6.5.3 最近邻法的错误率分析第73页
 6.6 字符识别过程描述第73-74页
  6.6.1 粗分类特征识别第73-74页
  6.6.2 细分类特征识别第74页
 6.7 字符识别效果分析第74-76页
第七章 总结与改进意见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作者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外ETFs的经验借鉴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分析
下一篇: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