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微流控芯片基因分析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(文献综述) | 第1-43页 |
·引言 | 第11-12页 |
·基因分析与基因诊断 | 第12-23页 |
·微流控芯片基因分析相关技术 | 第14-17页 |
·微流控芯片材料和制作 | 第14-15页 |
·微流控芯片内表面修饰 | 第15-16页 |
·微流控芯片筛分介质 | 第16页 |
·微流控芯片DNA标记和检测技术 | 第16-17页 |
·微流控芯片基因分析应用 | 第17-23页 |
·细胞凋亡与疾病诊断、治疗 | 第23-30页 |
·常用细胞凋亡分析技术 | 第24-27页 |
·普通光镜或荧光显微镜 | 第25页 |
·DNA凝胶电泳 | 第25-26页 |
·流式细胞仪 | 第26页 |
·原位缺口转移或原位末端标记 | 第26页 |
·蛋白印迹法 | 第26-27页 |
·微流控芯片细胞凋亡分析应用 | 第27-29页 |
·本论文所涉及的微流控芯片基因分析和细胞凋亡研究工作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43页 |
第二章 微流控芯片无胶筛分体系考察 | 第43-52页 |
·引言 | 第43-44页 |
·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44页 |
·试剂与样品 | 第44页 |
·样品衍生 | 第44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44-4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6-50页 |
·高分子浓度和分子量对分离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·染料浓度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电场强度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2页 |
第三章 微流控芯片基因多态性分析 | 第52-74页 |
·血管紧张素原基因核心启动子区-6A/G基因多态性分析 | 第52-65页 |
·引言 | 第52-5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3-5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53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53页 |
·微流控芯片电泳条件 | 第53-54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5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4-5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6-63页 |
·研究对象一般特征 | 第56-57页 |
·酶切产物分析和基因型判定 | 第57-60页 |
·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G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| 第60-62页 |
·微流控芯片电泳与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 | 第62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·人参短串联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分析 | 第65-74页 |
·引言 | 第6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5-66页 |
·试剂与样品 | 第65-66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66页 |
·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 | 第6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2页 |
·人参STR位点等位基因判定 | 第66-71页 |
·不同人参来源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| 第71-72页 |
·小结 | 第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第四章 微流控芯片基因非多态性分析 | 第74-87页 |
·外源性病原体基因检测--感染性疾病基因诊断 | 第74-81页 |
·引言 | 第7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74-7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74-75页 |
·样品处理 | 第75页 |
·PCR扩增 | 第75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75-7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6-79页 |
·结核杆菌PCR产物分析 | 第76-77页 |
·丙型肝炎病毒PCR扩增产物分析 | 第77-79页 |
·小结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1页 |
·白细胞相关抗原HLA-B27基因分析--强直性脊椎炎基因诊断 | 第81-87页 |
·引言 | 第81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1-82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81-82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82页 |
·基因组DNA提取和PCR-SSP分析 | 第8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2-85页 |
·小结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7页 |
第五章 RNA完整性分析和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研究 | 第87-104页 |
·不同细胞RNA完整性分析 | 第87-93页 |
·引言 | 第87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87-8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87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87页 |
·细胞培养和RNA提取 | 第87-8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8-92页 |
·细胞RNA样品电泳分离谱图 | 第88-90页 |
·降解RNA判定 | 第90-91页 |
·检测限考察 | 第91-92页 |
·小结 | 第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3页 |
·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研究 | 第93-104页 |
·引言 | 第93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93-96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93-94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9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94-96页 |
·组织样品来源 | 第94页 |
·RNA提取与cDNA合成 | 第94-95页 |
·质粒制备和PCR反应 | 第95页 |
·微流控芯片与平板电泳分析 | 第95-96页 |
·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96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6-102页 |
·不同组织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表达差异 | 第96-101页 |
·微流控芯片与传统方法比较 | 第101-102页 |
·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3-104页 |
第六章 氧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微流控芯片研究 | 第104-125页 |
·凋亡细胞内活性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同时检测 | 第104-118页 |
·引言 | 第10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05-10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05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105-106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106-10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07-108页 |
·样品衍生 | 第107页 |
·细胞动力学/细胞增殖活性分析 | 第107-108页 |
·细胞膜Annevin-X分析 | 第108页 |
·微流控芯片电泳分析 | 第10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8-116页 |
·氧化砷诱导NB4细胞凋亡 | 第108-110页 |
·微流控芯片活性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同时检测.. | 第110-113页 |
·凋亡细胞活性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分析 | 第113-116页 |
·小结 | 第116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18页 |
·凋亡细胞DNA片段化分析 | 第118-125页 |
·引言 | 第11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118-119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18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118-119页 |
·实验仪器与微流控芯片 | 第11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1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19-123页 |
·坏死细胞和凋亡细胞DNA片段化特征 | 第119-121页 |
·氧化砷作用不同条件下NB4细胞DNA片段化分析. | 第121-123页 |
·小结 | 第12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3-125页 |
结论 | 第125-126页 |
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目录 | 第126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页 |